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18092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_杨帆.pdf(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评论 2000年第 2期ECONOMIC REVIEW No. 2 2000 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与风险 杨 帆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 ( FDI)本身具有双重经济性质 ,它是一种国 际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中国从 1994年以来 ,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最大的资本输入 国家 ,仅次于美国 ;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第一引资国 ,是世界最 大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至 1996年底 ,实际利用外 资 1 740亿美元 ,开业 14万家 ,创造就业机会 1 745万个 ,带动 的就业有 5 000万人 ,外资企业交纳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 12 %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

2、13 % ,在更新改造资金中占 9. 7 % , 外资累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 30个百分点 ,占累计增长幅 度的 12. 7 % ,出口占自营出口总额的 40. 7% 。 1995年外商直接 投资 企业 工业总 产值 12 000亿元 ,占 全国工 业总 产值 的 12. 2 % ,从业人员 898万人。 肯定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意义 ,理论上的关键是区别货币 资本与真实资本。 无论是“外币本币化” ,还是资本净流出 ,都是 货币经济层面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质是以其先进的真实 生产要素 ,来运用中国的人民币和外汇资金 ,只不过它的运用 比中国人自己运用效益要高 ,信誉要好。 中国最为缺乏

3、的不是 货币资本 ,而是资本运营的效率 ,因此不能够说 ,国内储蓄大于 投资 ,就不用引进外商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 ;也不能说国家有 外汇 ,就可以用进口取代对外国生产资本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引 进。 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关系 ,除去竞争的一面 ,也有合作和 融合的一面。 从供给角度来看 ,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不 同主体的比较优势 ,与不同部门的要素密集程度差异的综合作 用 ,表现在全要素产出率的差异所驱动。 以外资企业和内资企 业的产出结构进行比较 ,在绝对份额中 ,劳动密集型部门比重 大于资本密集型部门 ,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特征 ;在相对份额中 , 外资企业的产出结构比内资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要高

4、 ,具有相对 资本密集型特征 ,说明外资企业可以结合国内外企业的比较优 势。 随着国内企业的横向和纵向兼并 ,以股份区分内外资企业 , 区分国有和非国有 ,已经越来越难;由于跨国公司主要是进行 技术控制 ,以股份控制企业的意义正在缩小 ,因此再以传统方 式区别内外资 ,意义不大。 发展中国家保护民族产业的战略亦 难以取得成功 ,真正能够掌握主动权的 ,只有国内广阔的市场。 我国引进外资的战略应该是: 严格限制货币资本 ,特别是投资 资本的进出 ,同时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应该开放更多的部 门和市场 ,包括第三产业在内。 在开放国内产业方面 ,要克服国 有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企图在“保护民

5、族产业”的口号下 , 加强部门垄断的倾向。 全球在吸引FDI方面的自由化趋势 ,也 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开放国内市场 ,否则外资将流入其他国 家。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看 ,中国也应该继续吸引外资 ,否 则外资将流入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 FDI有吸引力的 东道国。 1996年有 50 % 的世界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 ,全球 投资政策趋于自由化 (见表 1)。 表 1 1991- 1995年外资政策变化 (国家个数 ) 19911992199319941995 投资政策发生变化的国家3543574964 变化的次数8278102110112 其中: 更趋自由化 8078101108106

6、 更趋紧缩控制20126 资料来源: 1996年度世界投资报告。 我肯定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意义 ,也是基于中国制度前 提: 国内体制因素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 , 渐进改革的基本矛盾 权力资本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下无法取得合法性的矛盾尚无办法解决 ,暴富阶层已经形成 但是不愿在国内投资 ,他们的“边际投资倾向”虽然高于社会中 间阶层 ,但是经济国际化的原理同样认可他们面向世界投资 , 而不是在中国赚了钱 ,就一定在中国投资。 正当中国的富人的 消费基本饱和 ,边际投资倾向最高的时候 ,从 1998年起却加速 了资本外流 ,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扩大投资也没有有效带动民 间投资

7、,说明中国体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 ,使得国内储蓄难以 顺利转化为投资 ,而且短期之内没有可能解决。 于是能够借助 的 ,就只有外资进入 ,包括暴富阶层首先向海外转移 ,然后再以 “外资”性质回流的资本。 在 1997年以后 ,保持每年 400亿美元以上的外资投入 ,已 经成为防止国际收支危机爆发的重要条件。 亚洲金融危机触发 了国内蓄之已久的经济社会矛盾 ,持续 20年之久的经济高速 增长难以持续 ,消费断层阻碍了需求扩张 ,外债还本付息增加 , 出口下降 ,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速资本抽逃。 国际投机资本冲击 54 香港造成的后遗症逐步暴露 ,如海南发展银行、中创公司、广东 发展银行、广东信托投资公

8、司、粤海公司等一系列破产或改组 事件 ,影响了中国的海外信誉。 如果外资进入再突然下降 ,等于 雪上加霜。 为了保持外资进入规模 ,我国非常可能以较大的让 步 , 以继续开 放国内市场包 括服务贸易 为代价 , 争取加 入 WTO。 当然这并不是最优选择 ,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国内改革 ,使 国内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 ,首 先将国家垄断的产业对民间开放 ,以增强我国企业总体的竞争 能力 ,减少国民经济对外资的依赖。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 1. 资本外逃 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造成的风险 ,除去股权控制 ,市场 垄断 ,最重要的就是 ,外商企业人民币利润在东道国国内再投

9、资 ,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如果突然集中要求兑换成外币汇出 , 即可破坏东道国的外汇管制 ,这是资本外逃的一种特殊形式。 资本外逃是 80年代爆发国际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 是许多拉美国家在整个 80年代的“债务 10年”长期难以自拔的 关键因素。在 15个重债国中有 9个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抽 逃 ,在这些国家举债最多的 1976- 1982年 ,其资本外流对外债 增长的比例 ,平均高达 40% ,最高达到 100 % 。 巴西为 12 % ,阿 根 廷 为 62. 7 % , 智 利 为6. 4 % , 墨 西 哥 为 64. 8 % , 秘 鲁 为 32. 8 % , 委内 瑞拉

10、为 101. 3 % , 乌拉 圭为 27. 3% , 菲律 宾 为 36. 1 % ,韩国为 21. 8% ,说明大规模举借外债可能与大规模资 本外流有一定联系。 中国 1992- 1996年 ,资本外流按照 800亿美元的估计 ,与 引进外资之比为 43. 3 % ,与对外借款增量之比为 170 % ,已经很 高 ,但是没有出现金融危机 ,原因是国内经济仍旧高速增长 ,储 蓄率高达 40 % ,外资流入规模很大 ,弥补了资本外流的缺口。中 国引进的外资结构 ,据正式统计 ,在 1990- 1996年 ,直接投资 占 41. 8 % , 1996年偿债率为 6. 7% ,负债率为 14. 3

11、 % ,债务率为 75. 6 % ,均低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但是 ,上述数字没有包括地 方政府自行担保所借的隐性外债 ,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这样乐 观。 2. 中国引进外资的总量特点 ( 1)国内储蓄大于投资与大量引进外资并存。 开放经济中 ,从总供给角度描述的国民收入是:Y=C+S +T+ M ,从总需求角度描述的国民收入是: Y= C+ I +G+ X。 根据二者恒等条件: (S-I) - (G-T)=X-M,假设政府收支 相等 ,开放的国民经济恒等式为: I- S(储蓄缺口 )= G- T(外汇缺口 ) 其中: Y 国民收入 S 国内储蓄 C 国内消费 T 税收 M 进口 X 出口 这就是

12、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 1969年创立的“双缺口”模 型。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 3种条件制约: 储蓄率低 , 外汇不足和吸收能力差 ,即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 ,无法有效利 用外资和各种资源。 外资流入是为了弥补国内储蓄不足的。 但 是 90年代中国国内储蓄除去 1993年以外 ,已经持续大于投资 (见表 2)。 表 2 中国的储蓄与投资 (单位: 10亿元人民币 ) 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1996 国内投资总额 339 385 432 550 610 644 752 964 150018592358 2687 国内储蓄总额

13、 302 359 433 534 591 696 813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 1996)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 1996 。 许多批评者把国内储蓄大于投资但仍旧大规模引进外资 , 称之为“外币本币化”。 他们认为政府对于外资的优惠政策 ,造 成了外资排挤内资。 余永定认为这是我国在 1993- 1997年紧 缩货币的政策造成的。 虽然国内储蓄大于投资 ,但是贷款受到 计划控制并不自由 ,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借引进外资的名义 ,将 外汇换成人民币或实行外汇抵押贷款获得人民币 ,投入自己控 制的项目之中 ;另一部分是国际投机资本以出口结汇形式进 入 ,它们看中了中国的高利率 ,换成人

14、民币从事放款 ,投机 ,进 行套利套汇。 这是我国以紧缩信用为基本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 失效的表现 ,为收购外汇发放人民币基础货币 ,不仅使国内货 币政策丧失独立性 ,而且使应该得到贷款的企业得不到 ,不应 该得到的反而得到人民币 ,降低了微观效益。 我认为的确有外 币本币化现象 ,应该加强外汇管制予以控制 ,特别是在 1998年 以后已经把人民币名义利率降低到与美元相同 ,甚至低于美元 的水平 ,这就消除了投机资本进入的动机 ,出现了相反的抽逃 趋势。 (2)货币资本外流与真实资本内流并存。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的资本流动出现非常矛盾的现 象: 在以真实资本为主的外资大量流入的同时 ,人

15、民币资本以 各种形式兑换成外汇外逃。 我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 ,对 1994 1996年 3年国内外资本 对流 ,做了一个大概概括。 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是: 818亿美元的国外真实资本 ,主要指以直接投资形式 进入的国外设备和无形资产 ,没有包括原材料。 221亿美元的货币资本 ,包括正式结汇的 121亿美元 现汇投资 ,和 100亿美元左右的人民币利润再投资。 大约 260亿美元的国外货币投机资本 ,其中大约 160 亿美元经过贸易渠道结汇 , 100亿美元左右以人民币利润形式 直接留在中国境内从事投机活动。三笔共 1 299亿美元 ,其中真 实资本 818亿美元 ,货币资本 481亿美元 ;

16、我国主动利用外资是 前两项 ,共 1 039亿美元 ,后一项 260亿美元是被投机资本利 用 ,对我国国民经济没有好处。 流出中国的国内资本是: 国家外汇储备 845亿美元 ,这是正式的国家资本“被 动外流”。 误差与遗漏 432亿美元 ,共 1 277亿美元 ,多数是非法 的资本外逃 ,都是货币资本。 资本总流出和总流入必然是相等的。 164亿美元的经常项 目逆差表示: 我国的净出口比非贸易项目的净差额多出 164亿 美元 ,这笔外汇是出口所得 ,转化成国家海外债权。 我国没有能 够实现对海外货币资本的净利用 ,这是在货币资本层面而言 55 的。 同时 ,我国净利用了巨额的国外生产资本 ,即真实资本 818 亿美元。 对真实资本的净利用超过货币资本的净流出 654亿美 元 ,是因为有一大部分外商的利润没有汇出 ,和大笔外债没有 归还 ,估计中国很快会进入经常项目逆差 ,资本净内流的阶段。 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 ,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 ,说明我国不 可能在实际上利用外国货币资本 ,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国内多 余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