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7146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校解析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高一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 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 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 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 革命派的实力强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因此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武昌起义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 总统制 B. 联邦制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 义和团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

3、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由题干“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的信息可得出中国的这一革命运动是追求“自由、民主、共和”的,因此A项错误;再结合题干“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可得出是辛亥革命后,列强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转而扶植袁世凯,故B项正确,CD两项与这一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结果【名师点睛】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4. (

4、2008年广东历史卷)“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故选B符合题意。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A. 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C. 实行总统制D. 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为限制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独裁,中华民国临时

5、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均与此说法不符的A、B、C三项,故选D。6.标志着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是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武昌起义D. 百色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南昌起义爆发于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于1927年;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百色起义爆发于1929年。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依据各个起义爆发的时间和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即可确定正确答案。7.要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去处应该是A. 武昌南京B. 天津北京C. 上海广州D. 延安遵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爆

6、发的标志武昌起义,1912年1月,辛亥革命成功后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所以要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武昌和南京,故选A项;与武昌南京相比,天津北京、上海广州和延安遵义都不是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C、D项。8.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C.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

7、封建制度。所以A、B、C项的评价正确,D项的评价不正确,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9.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A. 兴中会、华兴会B. 华兴会、文学社C. 文学社、共进会D. 共进会、兴中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前,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始终坚持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所以具体组织和发动武昌起义的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故选C项;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在1905年已经由孙中山整合改组成为中国同盟会,故排除A、B、D项。10.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

8、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 美国 B. 英国C. 俄国 D. 德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联系教材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建政府,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总统掌握行政权,是国家元首,这符合美国的政体形式,而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俄国和德国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仍然保留了专制君主,答案为A。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识记能力,学生需要掌握选项中各个国家的政体形式,再和中华民国深入比较。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9、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A. 否定君主专制政体B. 实现国民一律平等C. 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D. 结束封建统治秩序【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以法律的形式否定君主专制政体,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12.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A. 大总统令禁烟文B. 大

10、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C. 慎重农事令D. 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剪辫正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13.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反映了,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歌谣的关键词,革命、剪掉辫子、独立,A选项革命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可能是简单的移风易俗,选项A显然不正确;C选项民族区域自治无从

11、体现,排除C;反对帝国主义,歌谣无从体现,排除D;歌谣讲的民族要剪掉辫子,要革命,是民族主义深入民众的体现,选项B符合题意。【考点定位】三民主义、辛亥革命14.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三民主义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5.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

12、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16.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

13、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临时政府是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故A说法正确;中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故排除B;中国根本没有成为最民主化的国家,因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的袁世凯就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故排除D。17. 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

14、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图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日记中所说的“变乱”应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表明作者反对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说明中国乡村社会习俗有所变化,故C项错误;作者仍尊崇“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说明依然坚持封建君主制,故D项错误。故应选A。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15、流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8.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见,武昌起义后,担任各省最高军政长官的背景中,封建地主官僚投机革命,占了很大比例。这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选C。依据所学知识,A、D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性质信息,故排除B。19.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 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 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