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187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新华社四记者周婷、杨兴周婷、杨兴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闻的创作者。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文章体裁: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通讯、消息、特写、文学报告。狭义专指消息。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标题 正标题、副标题。导语新闻

2、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主体 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背景 一般来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结语 新闻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须得响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新闻的特点:真,再现生活的真实;快,报道一定要及时;新,一是指内容要新,二是形式上也要求新;活,是指新闻的表现形式要活。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文体。“特写”侧重

3、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重点理解】一、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句中的“凝重”一词有什么意味?参考答案:隐含了人物复杂的情感是无奈的颓唐,还是“得而复失”的悻悻然,是眷恋,还是甘拜下风的诚服?总之,这两个字将人物的微妙心理传神地揭示了出来。二、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这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这句话语言庄重而含蓄,平实却具有

4、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自豪之情。三、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历史资料,那么如果把这些历史资料删去,对文章有何影响?参考答案:没有历史资料做支撑,文章将缺少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历史背景起到烘托现实场景的作用。把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融合是本文主体部分的另一写作特色。【难点探究】一、 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参考答案: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

5、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依靠现实的场景串地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二、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参考答案: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实境是永别,虚境是回归和雪耻。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三、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参考答案: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

6、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四、香港回归作为举世盛事,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数不胜数,别了,不列颠尼亚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的荣誉。你认为这篇文章与一般新闻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从本文的内容、文学性、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角度结合文本分析)参考思路:首先是清晰的可视性。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应具

7、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如文中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查尔斯王子和第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等,这些简洁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

8、的可视性,自然流于记者笔端的这些文字,似乎有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效果,让读者读后犹如醇厚的美酒,回味无穷,并加深了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意义的理解。其次是具有生动的可听性。实录性新闻要再现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各种音响。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如文中写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9、,等等。这些描述,仿佛清风徐来,给人以流畅自然的感觉,好像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听到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和升旗的乐曲声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第三是清新而又富于动感。全文没有令人生厌的套话或可有可无的废话,那些实在、具体的新闻事实,都是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出面说什么,而是运用捕捉到的镜头,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表达香港回归的划时代意义。作者巧妙地在文中穿插新闻背景材料,并运用对比手法,在看似静态的叙述中注入动态的信息。如文中写出的:“从年月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年月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年个月零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沧桑巨变

10、的自豪感,十分耐人寻味。第四是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如文中实录的:“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广场上灯光渐暗”“绿树丛中”“白色建筑”“南海的夜幕”“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等等,这些多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实录性新闻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希望这束带有露珠的花朵,在报纸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百花苑中,越来越争芳竞艳。能力提升【课内练习】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世人瞩目(zh)嬉笑怒骂(x) 焚尸(fn)堪称典范(kn) 纳粹(su) 明媚温暖(mi)雏菊怒放(ch) 嚼蜡(ju) 重蹈覆辙(f)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

11、字。室息憔悴长廊治丝益棼题材 帐蓬 无辜 闲情逸志愤满 隐秘 弊病 铿锵有力3下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香港回归,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而这篇消息却_,仅从标题上就_。标题中,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渐渐消失在_的海面,而在另一面,读者看到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_,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A独辟蹊径可见一斑宽广洗雪B独胜一筹略知一二茫茫雪耻C独辟蹊径略知一二宽广雪耻D独胜一筹可见一斑茫茫洗雪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

12、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

13、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5第段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6在新闻报道中,第段插入了有关港督府的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7第段中写道:“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

14、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个精彩的镜头借景寓意,请分析:这个镜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新闻标题必须做到语意明确,下列新闻标题中符合这个要求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9根据下面的新闻,在横线上把这则新闻的导语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0字。(5分)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的处理问题上,日本政府声明_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日本政府10月19日就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发表声明,决定向中

15、方支付武器处理费3亿日元,并要求中国政府在公开场合说明这3亿日元并非是给被害者的赔偿,而是支付给处理这起事故的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的处理费。 日本的这种坚决不赔偿的态度引起了受害者的不满,中国外交部19日发表讲话说,这3亿日元“是为了用于赔偿损失”,包括赔偿给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的受害者。预计此事的处理今后仍将会有波折。1.【答案】“嬉”读x,“粹”读cu,“媚”读mi,“嚼”读jio。2.【答案】“室”应为“窒”,“蓬”应为“篷”,“志”应为“致”,“满”应为“懑”。3.【解析】“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独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根据前文“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判断,此处应为“独胜一筹”。“略知一二”意思是略微知道一点。“可见一斑”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事物的全貌。“宽广”形容面积大,范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