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5585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2年6月20日,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由此可见()A英国从事鸦片贸易违反国际法B英国做好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准备C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执行不力D鸦片战争前夕清军海防松弛解析:材料并未涉及“阿美士德”号是否走私鸦片,A项错误。由材料得不出1832年英国准备发动鸦片战争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

2、闭关锁国政策,C项错误。根据“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可知,当时清军海防松弛,故D项正确。答案:D2美国学者普拉特在其著作中写道:“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恢复中国在19世纪的世界中应有的位置。大清帝国通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据此可知,他()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 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解析:在义和团运动和武昌起义之前,香港就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与“大清帝国通过贸易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不符,B

3、、C两项错误。材料说明作者立足于世界史的视野,并且根据“19世纪”“内战”等信息可知,普拉特在此处评价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作者将这场战争定义为“内战”,而不是“叛乱”或“起义”,说明他撇开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干扰,以历史学家的视角来看待这段历史,D项错误。答案:A3李鸿章说:“他日俄、日若欲分占,我仍可暗结英以合力谋拒,是故钧署与驻英公使随时操纵而联络之,所谓不战而屈人者也。”又说:“韩虽可虑,有俄在旁,日断不遽生心。我当一意联络俄人,使不侵占韩地,则日亦必缩手。”由此可以得出()A采取平衡外交政策能够缓和矛盾B以夷制夷是当时外交的出发点C俄日英中在朝鲜的角逐并不激烈D西方列强主张以武力

4、解决争端解析:材料表明,李鸿章阐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前清廷的对外政策,或联英抗衡俄日,或联俄制日,虽时有变化,但其根本的指导思想仍是传统的“以夷制夷”策略,故B项正确。这种平衡外交政策只能使矛盾更加复杂而尖锐,助长列强侵华的野心而加速战争的爆发,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依据不足。答案:B4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后,英美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张之洞等在8月17日致电各国驻上海总领事,为慈禧开脱,说东南互保“各督抚均系奉旨办理”,请求联军“万万不可震惊我皇太后、皇上”。据此可知()A英美背信弃义破坏东南互保协议B英美签订该协议意

5、在应对义和团运动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利益的代理人D东南互保协议与清廷的谕旨并不相悖解析:材料不能体现A项。C项观点错误。由“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后,英美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可知,东南互保协议与清廷的谕旨是相悖的,D项错误。材料中“1900年6月21日”“英美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美担心义和团运动危及其既得利益,所以才达成此协议,故B项正确。答案:B5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孙宝琦发此电文的背景是()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洋务运

6、动在各省陆续展开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解析:根据“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可知,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孙宝琦建议政府“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6(2016来宾市高中毕业班总复习4月教学质量调研29)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

7、常尖锐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解析:根据时间“五四运动”可知,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国内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A7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解析:革

8、命统一战线建立,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而不是更名的原因,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成果,并不是更名的原因,故B项错误;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由此可见更名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故C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时间是在193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6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12)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B孙中山发

9、起护法战争,维护了临时约法C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入中国国民党D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解析: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实行联俄联共政策使得国民党具有更广泛的阶级代表性,故A项正确;护法战争单纯依靠军阀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B项错误;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政治前提是两党政治理念的趋同,故C项错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9(2016山东省齐鲁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13)2015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

10、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解析: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开始在没有共产国际遥控的情况下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标志着中共的”成人礼”,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6威海市5月高考模拟考试30)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

11、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解析:1939年的“五届五中”全会之后,虽然国民政府将政策重点由“积极抗日”转移到“积极”,但从题中材料可看出这期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没有完全放弃抗日的战略,故A项正确。答案:A11(2016九江市第三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30)1938年武汉保卫战时期,人人都觉得国共两党风雨同舟,共赴国难,但到1941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裂痕却越来越大,以致兵戈相向。导致双方“裂痕”变大的直接原因是()A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

12、调整侵华政策B百团大战凸显了中共日益壮大的实力C国民党、共产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D因阶级矛盾,当时国共两党全面对抗解析: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秋,彰显了中共的正规力量,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与中共的裂痕明显加大,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6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4)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解析: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时间吻合的是1947年8月

13、的挺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蒋介石在1928年完成全国统一以后在国防方面,他引进了德国军事顾问来帮助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他颁布陆军典范令与兵役法,使陆军兵器标准化,设立军用化工厂,使最基本的弹药能自给自足,这一时期,中国空军飞机扩充至六百架1935年之后,中央政府把自己的力量扩展到云、贵、川三省,使之成为日后的大后方。这些成绩使中国达到了进行抗日战争所必须的“最低度的标准”。此外,在经济方面,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实现了白银国有,这些金融举措均对以后八年抗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萧功秦第四次选

14、择: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政治材料二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战场处于不利地位、南京日益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如果没有像四川那样地大物博人力众庶的区域作基础,那我们对抗暴日,只能如一二八时候将中枢退至洛阳为止,而政府所在地,仍不能算作安全”。11月20日,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内称“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认为“现在的战争,已不是中日两国的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战争”。由于美、英等国的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也随即将抗战

15、重点转向了争取外援,而后方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也随即弱化。同时,在蒋介石看来,抗战胜利的基础已经大定,建国的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在1942年8月又提出了“开发西北”的号召。此时蒋介石关心的重点已经由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转向了如何在抗战中完成“建国”任务的问题,这样的转变,也同样表明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减弱。摘编自潘洵“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采取的措施与做出的贡献。(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地区战略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根据“蒋介石在1928年完成全国统一以后”“1937年10月29日”等信息,从全面抗战爆发前、全面抗战爆发后两个阶段分别概括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国民政府也随即将抗战重点转向了争取外援,而后方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也随即弱化”等概述即可;第二小问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以及抗战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