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722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7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质检卷七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的结束B.通商口岸的开辟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D.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2.(2014浙江学考)“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族工业兴起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2、清政府设置工厂3.一位历史教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张之洞B.郑观应C.张謇D.方举赞4.下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B.31C.50D.1935.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D.自然经济所占成分微不足道6.(2014浙

3、江嘉兴高三期末)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 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 9561180.741917192139 2697982.031922192643 0743900.911927193155 1929981.81A.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并成为主要劳动工具B.农业近代化发展缓慢C.民国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机械化D.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具的发展7.观察右面1912年和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

4、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是()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奖励实业的法令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近代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A.1895年至1911年B.1912年至1919年C.1927年至1936年D.1937年至1945年9.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

5、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A.B.C.D.10.(2015浙江湖州高一期末)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喜欢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这里的“布拉基”指()A.旗袍B.绿军装C.连衣裙D.牛仔裤11.19世纪末,中国部分地区“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材料主要说明了()A.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12.某报刊文:“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

6、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13.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的奠定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14.“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 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聚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开始B.

7、“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C.已经陷入全面动乱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5.1964年,周恩来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也做了一些错事”周恩来所说的“错事”是指()A.进行“文化大革命”B.召开中共八大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于求成D.进行三大改造16.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

8、后面貌的迫切愿望17.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B.“大跃进”运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C.正确认识到了四个现代化之间的关系D.吸取了苏联的教训18.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比上年增长-9.6%-4.2%9.2%11.9%“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当“文化大革命”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文化大革命”时期政

9、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A.B.C.D.19.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材料的签订反映了()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A.B.C.D.20.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

10、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21.依靠临近香港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这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在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22.1980年至198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促使这一增长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

11、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24.“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25.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

12、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开放港口城市B.开辟经济开放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26.【加试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论述,正确的是()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日甲午战争后其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A.B.C.D.27.【加试题】(2015浙江湖州高二期末)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瓦解自然经济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由于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洋行大量出现导致中国的贸

13、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南京A.B.C.D.28.【加试题】(2015浙江六校高三联考)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自然经济不断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29.【加试题】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报纸B.广播C.电影D.电视30.【加试题】(2015浙江宁波二模)下表是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时的节目内容,由此可以看出() 19:05

14、工业先进工作者和农业合作社主任庆祝“五一”节座谈 19:15 新闻纪录片到农村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 19:25 诗朗诵工厂里来了三个姑娘“大跃进”的号角 19:30 舞蹈四小天鹅牧童与村姑和春江花月夜 19:50科学教育片电视(莫斯科科学普及电影制片厂摄制) A.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B.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亲密无间C.工农题材的作品在宣传中占重要地位D.文艺战线“左”倾错误已经非常严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社会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