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26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0 游褒禅山记(练)(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B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考点: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3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而世之奇

2、伟、瑰怪、非常之观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往往有得此予之所得也D.余于仆碑 有碑仆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观”观察景观;B“而”均为转折关系的连词;C“得”,均为“心得”;D“碑”,均为“石碑”。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和实词的用法。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今言“华(hu)”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o)然。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ng)道也哉。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ng)之。【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胜”应读“shng”。)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

3、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5下面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C.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相同D.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也不相同【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至”是动词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用作动词。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

4、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5、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

6、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卒葬之 卒:最终 B有穴窈然 窈:深远幽暗C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答案】A【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C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渺沧海之一粟D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羽

7、化而登仙 【答案】A【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逐项分析选项,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名词活用作动词,下东;B侣鱼虾而友麋鹿,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歌: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故答案为B。考点:理解常见

8、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此余之所得也 何为其然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有碑仆道A/ B/C/ D/ 【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是判断句式;是疑问句式;是定语后置;是状语后置;是省略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2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世之奇伟、

9、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A B C D 【答案】B【解析】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B作者详写了游后洞的的经历,一个“悔”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D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

10、缜密,语言精要得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错误,于文无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2)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3分)【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出来),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其、极各1分,句意1分);(2) 山水环绕,一片苍翠(郁郁苍苍),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缪、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3) 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包容(容忍)!(涵

11、1分,句意1分)。【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其”译为“自己”、“极”译为“尽”、(2)句中关键词“缪”译为“环绕”、“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个“于”字表示被动。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美文赏析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

12、:“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

13、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令人深省。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深沉婉转的抒情。作者是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

14、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文章写的是古城北平,但作者那难言的苦衷和良苦的用心,我们还是能体会得到的。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作者的心情悲切痛苦。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生长在天空底下的植物,把它移到黑暗的室内,尚且都要变成细瘦、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那么,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类,尤其是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那他们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了。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作者以深沉委婉的笔触,极赞了我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终究要回来。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作者坚信日本强盗终将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友,怎么会和追求光明的“我”面生呢。平淡的文字,饱蘸着作者炽烈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纯朴清丽的语言。作者像聊天似的信笔写来,文字纯厚质朴。“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