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6936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12月月考试卷语 文(必修5)注意: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滕王阁序中 ,“ , ”二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了秋天山水的特征。(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进而得出结论: “ , ”,以此说明大鹏的飞翔对巨风的依赖。二、语文基础知识(18分) 2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撮和 臭名昭著 缄默(qi

2、n) 数见不鲜(shu) B胡诌 义愤填赝 啜泣(chu) 佶屈聱牙(j) C妨碍 没精打采 船舷(xin) 翘首以盼(qio) D毗邻 以公殉私 埋怨(mn) 得鱼忘筌(qun)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俊才星驰 水击三千里 B而后乃今将图南 目吴会于云间C我腾跃而上 徐孺下陈蕃之榻 D宾客尽东南之美 齐谐者,志怪者也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A野马也,尘埃也 千里逢迎 B阮籍猖狂 生物之以息相吹 C俨骖騑于上路 腹犹果然 D童子何知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极娱游于

3、暇日 彼于致福者B天柱高而北辰远 我决起而飞 C去以六月息者 奉宣室以何年 D觉宇宙之无穷 鹏之徙于南冥者6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杨意不逢 D翱翔蓬蒿之间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骈文是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体文”或“骈偶文” 。因其常用四六字句,故又称为“四六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B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第一日;朔,阴历每月最后一日。C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4、D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懂事的小孩为“三尺童儿”。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其先冯亭,为韩上党守。秦攻上党,绝太行道,韩不能守,冯亭乃入上党城守于赵。赵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括距秦,战死于长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赵。在赵者为官帅将,官帅将子为代相。及秦灭六国,而冯亭之后冯毋择、冯去疾、冯劫皆为秦将相焉。汉兴,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

5、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或为外国所苦。是时,乌孙大有击匈奴之功,而西域诸国新辑,汉方善遇,欲以安之,选可使外国者。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宣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苑。大苑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于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

6、将军皆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颛之可也。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士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即封奉世,开后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于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元帝即位,为执金吾。数岁,为光禄勋。永光二年秋,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出兵陇西。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下诏曰:“羌虏桀黠,贼害吏民,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绝道桥,甚逆天道。左将军光禄勋奉世前将兵征讨,斩捕首虏八千余级,卤马、牛、羊以万数。赐奉世爵关内侯,良

7、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裨将、校尉三十余人,皆拜。后岁余,奉世病卒。(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8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B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C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D至伊脩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经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B夷狄,古代少

8、数民族,称东方部落为夷,北方部落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是对少数民族的尊称。C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D拜,古代授予、提升官职的说法,其他如“除”“征”“辟”“拜”也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迁”为调动官职或升官,“左迁”为贬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奉世出生世家,冯奉世的祖先冯亭,和赵国大将赵括一起抵御秦国,在长平战死,冯亭的后人之中有的成为秦国将相。B冯奉世初仕不顺,冯奉世在武帝未被选任郎官,昭帝时补任武安侯,紧接着就失官30余年,至本始年间,才再次担任郎官。

9、C冯奉世当机立断,冯奉世出使西域,遇突发事件,即刻假托皇帝命令通告诸位国王,整合一万五千人,共击莎车国,威震西域。D冯奉世功高受赏,永光二年,奉命率兵出征陇西讨伐羌虏,杀敌八千余人,被汉元帝赐爵关内侯,另有良邑、黄金之赏。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或为外国所苦。 (2)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后法。 四、诗歌鉴赏(8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小题。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1)颈联上句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

10、要分析。(4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古代文人认为进入作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涵泳”与“玩味”的无声接受方式,注重悉心揣摸与反复咀嚼,如嚼橄榄,如品香茗。“涵泳”这一概念由朱熹率先提出,他认为诗的“语言有个血脉流通,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诗人话底意思也”。诗的意象是一个活的整体,内部有血脉贯通流转,而读诗之人反复涵泳感受,就会领悟到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如果多引外来道理对诗进行分解,必然破坏作品的艺术生命,感受不到诗人的真正意思。与此同时,朱熹

11、认为读诗要“玩味义理,咀嚼滋味”,强调接受者细腻感受的重要性。清代况周颐对此认识更为深入,“读诗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往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接受者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品的意境,沉入其中,思而得之,感而契之。其二,与“涵泳”和“玩味”的无声接受方式相补充的是“熟读”与“讽咏”的有声接受方式,通过反复的吟咏讽诵逐渐悟入作品。明代胡应麟曾将文学作品分成“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两个层面,他认为,“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前者是作品的表层形式,有迹可循,能进行规范化的分析,是进入作品内部的立足点和突破

12、口;后者是形式所暗示的意蕴与旨趣,不可坐实,具有不确定性,它依附于形式而存在。这就决定了读者只能在“熟读”和“讽咏”中通过语言的节奏、声调与韵律去领略它。严羽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方识离骚。”沈德潜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都说明了读者按照作品语言的节奏、声调去高吟低唱,紧咏慢吟,从而领会到作品的妙处与味道。桐城派散文家对此有更深入认识,刘大櫆认为读散文之法,重在音节揣摸,摸透了音节,也就把握了作品内在风神,因此桐城派极力标举高声诵读。无论是无声的接受方式,还是有声的接受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领会作者的旨趣与作品的神

13、韵,需要接受者以己之心参与作品的创造,为此,古代文人又推出了“以意逆志”的观点。“以意逆志”并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是一种具体的接受方式,而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方式之中的一般接受原则。“意”是接受者的思想情感,“志”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以意逆志”是接受者从自己主观感受出发,通过想象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国古代的接受者对此有较深入认识,梅尧臣的“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的观点就强调了要以己之意去领会作者之心;王夫之说,“读古人文字须以心入古文中”,才能得其神髓。这些文学接受观,高扬了读者的主体性,承认了读者可以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理解作品,不一定要与作者之意相合。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涵泳”这一阅读方式是朱熹率先提出的,他认为通过涵泳就能把诗读得通畅,否则就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B以“涵泳”和“玩味”作为阅读作品的方式,注重的是对作品进行悉心揣摸与反复咀嚼,这是一种无声的接受方式。C清代的况周颐认为,在阅读诗歌时接受者要以空明之心,充分调动艺术想象,通过语言的揣摸去创造作品的意境。D“熟读”与“讽咏”是古人阅读作品的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