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735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步检测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2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3.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4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

2、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 B C D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6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DHEFGB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

3、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7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太阳辐射排泄物、杂屑(肥料)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籽实秸杆(饲料)粪屑杂屑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

4、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8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2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假如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每增加2kg的体重,约消耗植物( )A1500kgB1100kgC1750kgD1250kg9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10下图表示C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

5、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有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是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但转化形式不同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11如下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 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12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

6、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1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55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

7、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14.(11海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15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速度的快慢二.非选择题16如图表示

8、某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A、B、C、D分别代表_、_。 (2)从甲、乙两图中反映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分别为和。 (3)图甲中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 (4)图乙中A、E之间的箭头分别表示作用和作用。 (5)图乙中反映出物质循环发生在和之间,反复循环。 (6)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能量流动又离不开物质的_与。 (7)由于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图乙中(填字母)中的气体含量大幅度上升,引起。17.(08江苏)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牛棚内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中CO2的浓度,提高蔬菜的光合效

9、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牛棚。(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和_。(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18.(11安徽)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

10、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答案1-5 BBADC 6-10 CBBCC 11-15 CCDAD16. (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性(3)10%20%(4)光合呼吸(5)生物群落无机环境(6)动力合成分解(7)ECO2温室效应17.(1)二氧化碳 氧气 (2)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4)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18.(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2)化学信息(3)基因交流(4)环境容纳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