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969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二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 准确辨别,合理推断一、什么是信息论述类文本中的信息包括:中心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文中的随感、启示、结论、发现、见解、背景材料等;文中的概念、术语、引语、注释、标题等;文中的原理、假说、猜想、工艺、数据、设备、流程等。二、如何辨别信息一是梳理文脉,即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层次,分析内在逻辑关系;二是剖析论证层次,按并列、对照、总分、层进式切分文章,并梳理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三是体察主要语句作用,审视语句标志,前者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收束句等,后者如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等;四是辨析信息的阶段或时序,前者如假想、验证、事实等,后者如过去、现

2、在、将来,或然、已然、将然等。三、如何准确辨别信息的正误1找全找足信息源根据选项信息词语提示,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文字。因为有些选项信息出现在文中多处,所以在寻找原文信息时,要找全文中所有与选项表述相关的信息。很多时候,相关信息分散在文中不同的地方,甚至彼此间相距甚远,更要留意。2精读原文信息文字对确定好的原文信息文字,一定要精读。所谓精读,指逐词逐句细致地阅读文章,主要包括把握关键词语、句意和句间关系。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精确把握句意及其侧重点;对于语意有紧密联系的句子,要准确把握句子间的语意关系。请看下例:原文信息句:(2017全国)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

3、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第1题A项: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原文信息句是一个由三个分句组成的承接复句,前两个分句是第一层,也是一个表承接关系的分句,“非政府组织承袭精神”,选项第一个分句表述与它完全一致;“开始审视”,在选项中变成了目的状语,很显然“伦理审视”不等同于选项信息“应对气候变化”;原句第三个分句是“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但在选项中却表述成了“提出了气候正义”,两者显然不是一码事。如果像这样精读原文信息文字,并与选项稍作比对,那么,信息的正误就一目了然了。3仔细比对原文信息与选项内容,识破设

4、误陷阱选项内容都是命题者对原文信息作了“变形”处理,在“变形”过程中命题者故意设置了一些陷阱迷惑考生。如果掌握了命题者“设误”的手段和特点,那么会大大提高辨别信息的正确率。(1)识破“偷换概念”陷阱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识破时应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边练边悟1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看是否存在“偷换概念”陷阱。原文:的确,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无疑是

5、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亲情、爱情、友情,推而广之到一切道德情感,从而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选项:从人伦关系的角度来看,亲情通过“能近取譬”,成为人之生存的基本条件,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比对分析:_答案偷换概念。原文说“构成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是“由亲情一切道德情感”,而选项中却换成“亲情”。(2)识破“曲解文意”陷阱命题人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词句的含意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识破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边练边悟

6、2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看是否存在“曲解文意”陷阱。原文:而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如何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皆是。从记载内容及书写特点来看,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重点在明初发生了重要转变,从疗疾保健转向了美食调味。元代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中,关于胡椒应用于饮食的记录多达三十余条,然而在介绍这些食谱之前几乎都先强调其食疗保健功效,而明代的记录则多略去对其治病保健功效的介绍,更强调香药的调味及腌制功能。选项:日用类书记载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说明人们已经将香药应用于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

7、而已忽略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比对分析:_答案曲解文意。原文对香药的治病保健功效说“明代的记录”是“多略去”,而选项曲解为“已忽略”。(3)识破“无中生有”陷阱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识破时应仔细检查选项内容能否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边练边悟3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陷阱。原文: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必然会在建筑及城市规划上有所反映。从对位于西安的唐大明宫遗址的发掘和对史料的研究来看,大明宫主要建筑把“以肥为美”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丹凤门、玄武门相对,世界上最宽的御道贯

8、穿中轴,从中轴向两边对称延展,中国传统的“择中对称,无为而治”古代哲学思想,在对称美学中得以体现。整个大明宫的面积是现存明清故宫的4倍,如此庞大的唐朝王宫的建筑群规模是后世不可匹敌的,这与当时发达的封建社会经济,以及“以势壮美”的美学倾向是不可分离的。选项:西安的唐大明宫主要建筑把“以肥为美”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唐代美学思想最主要的体现。比对分析:_答案无中生有。“这是唐代美学思想最主要的体现”错,原文只是说“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必然会在建筑及城市规划上有所反映”,后文还提及了“对称美”“以势壮美”等,故大明宫“以肥为美”只是唐代美学思想在建筑上的体现之一,“最主要的体现”这一说法无中生有

9、。(4)识破“因果混乱”陷阱因果混乱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二是一果多因,转述时故意漏掉一个原因;三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识破时须关注原文与选项中表因果关系的词语,看因果关系是否混乱。边练边悟4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看是否存在“因果混乱”陷阱。原文:从外部条件来看,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也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与西方的交流,略带“野性”与“粗犷”的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有学者认为,唐代诗人李白,很有可能就出生于碎叶城

10、,碎叶城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或许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激发出诗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与大胆的想象力。而唐朝皇帝多有“胡人”血统,“胡人”,即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旧时的统称。选项:唐代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和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以及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比对分析:_答案因果混乱。“西方文化被源源不断地注入东土”“唐代皇帝带有胡人血统”不是唐代“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而“自信开放的治世之道”只是“以肥为美”观念形成的原因之一。原文: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因而二者具有不相容性。选项:儒

11、法二家的思想具有不相容性,所以两家思想无论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还是在人生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上都是对立的。比对分析:_答案因果倒置。原文是说因为“儒法二家的思想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基础,还是从人生的理想和达到的方法途径看都是对立的”,所以“二者具有不相容性”。(5)识破“以偏概全”陷阱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识破时需注意原文重要词语前面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起修饰与限制作用的关键词。如少数、部分,全、都,特别、十分、

12、稍微,通常、偶尔等。边练边悟5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看是否存在“以偏概全”陷阱。原文: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选项:原始佛教是

13、完全没有伦理色彩的,“孝”是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佛教中讲“孝”是适应中国文化的结果。比对分析:_答案以偏概全。“原始佛教是完全没有伦理色彩的”错,原文只是说“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原文:古人认为,山中居住着主宰一切的神灵,是乾坤互通的“天梯”。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神山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山,我国的神山崇拜以泰山为典型代表。选项:神山文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山。比对分析:_答案以偏概全。选

14、项漏掉了原文“几乎所有的古老民族”中的“古老”二字,扩大了范围。(6)识破“张冠李戴”陷阱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是乙的。边练边悟6请仔细比对原文与选项,看是否存在“张冠李戴”陷阱。原文: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解字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选项:作者说,“吉”就是吉利,就是“善”;“祥”就是祥和,就是“福”。吉祥就是好兆头、好运气。比对分析:_答案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可知,“吉,善也;祥,福也”是说文解字中说的,不是作者说的。(7)识破“混淆时态”陷阱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