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961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稳态与环境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课时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三十六)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2015全国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当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和散失,而是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如

2、图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2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D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选A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表示生产者固定CO2的过程,生产者固定CO2形成有机物,有机物中的碳只有一部分随着呼吸作用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还有一部分储存在动植物体内,故可通过增强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3(2017亳州检测)生态系

3、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4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碳元素转移量。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的过程B鱼的数量增加不一定降低水稻产量C丁中的大部分生物可促进乙的过程D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abd解析:选D由图可知,过程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表示细胞呼吸,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鱼数量增加可提高水中的溶氧量,故在稻田中适当放养鱼类可以增加水稻产量;丁表示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使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乙的光合作用;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体内贮存有一定的有机物,故abd。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

5、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解析:选DA项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B、C项均表现为“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故为抵抗力稳定性;D项表现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故为恢复力稳定性。6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大气中的CO2库,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解析:选B生产者从大气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一部分被消费者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

6、利用,还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产生CO2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只能从生产者获得有机物,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产生CO2释放到大气中,一部分传递给分解者,一部分未被利用,还有一部分传递给下一级消费者(最高营养级除外);分解者可以从生产者、消费者中获得有机物,最终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释放到大气中。 7(2018黄山一模)假设动物“沟通”的定义是:发信息者发出信息以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则下列不属于“沟通”的是()A亲鸟假装翅膀受伤,以吸引天敌的注意,使其远离雏鸟B捕食性萤火虫模拟他种萤火虫的发光信号,以吸引该种雄虫前来,将之捕食C母土拨鼠发出警告叫声,使小土拨鼠及时躲避天敌D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吸引

7、了天敌的注意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对动物“沟通”的定义,可以得出D选项不符合要求,老鼠在草丛中跑动的声音,并没有改变接收信息者的行为。8(2018长春质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选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9(2016天津高考)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

8、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析:选D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参与,因此该丝瓜地的碳循环不仅仅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还有分解者等的参与;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应以该种群全部个体为调查对象,而不能只统计成虫的数量;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同化的能量之比,而非个体数量之比;根据题图信息,甲数量增加后

9、会导致乙数量增加,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因此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当乙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会减少,进而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10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解析:选C图1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环节,即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

10、加,丙的增加会抑制甲的增加;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11(2018河南名校模拟)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缸中含有水生植物、小鱼、河泥和河水,密闭后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生植物、小鱼以及河泥、河水中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植物可为鱼的生存提供O2,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密闭生态缸的物质循环离不开河泥中微生物的作用D能量在“水生植物小鱼河泥中的微生物”食物链中逐级递减解析:选D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小鱼属于消费者,河泥、河水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正确。水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释

11、放O2,供鱼的呼吸作用消耗;鱼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可供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B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分解者的作用,C正确。河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组成成分,D错误。12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蛙种群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B图1中,乙能加快碳循环,甲和丙是完成碳循环的必备成分C图2中的蛙是第二营养级,属于图1中的乙D图2中,所含的能量都属于蛙的同化量,最终会通过热能散失解析:选B图1中,由于甲与丁间存在双向箭头,且各环节均存在指向丁的箭头,可确认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

12、为含碳有机物,而不是CO2,故图1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A错误。消费者(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产者(甲)和分解者(丙)是完成物质循环的必备成分,B正确。蛙是肉食性动物,最低位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图2中的包括蛙粪便中的能量和蛙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其中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蛙的同化量,D错误。二、非选择题1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

13、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1)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包括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感知蜘蛛网的振动来实现,属于物理信息。(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使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也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数量减少,从而使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答案:

14、(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合理即可)物理信息(合理即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14(2018银川模拟)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条,鲫鱼处于第_营养级。(2)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