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803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苏教版必修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1简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重点)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难点)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3)神经元结构的名称。结构模式图结构示意图(4)神经元的功能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是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的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也称为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

2、)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点离子分布:神经元细胞膜外Na浓度比膜内高得多,膜内K浓度比膜外高得多。离子流向:Na、K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向膜外流出的趋势。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以及流入量、流出量的多少取决于膜对相应离子通透能力的高低。(2)静息电位产生原因: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可以外流,使膜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含有较多的负离子,形成了膜电位差。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状态(叫静息电位)。(3)动作电位产生原因: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的状态(叫动作电位)。(4)兴奋传导过程在受到刺激的兴奋部位和与

3、它相邻的未受刺激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此过程在膜的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4)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点:单向。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探讨:神经纤维上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之间有何关系?提示:膜内电流方向与

4、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探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提示: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探讨:神经递质被释放并发生效应后,能否长期存在于突触后膜,其可能的去向有哪些?提示:不能,否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会被分解或被移走。1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原因(1)正常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K、Na的分布(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的类型及表示方法轴突胞体型:可表示为:轴突树突型:可表示为:(2)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神经递质移动方向

5、: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突触传递兴奋的特点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3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6、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导1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32570069】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析】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7、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易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便于兴奋传导,故A、C正确;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故D正确。【答案】B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A点电位发生了变化,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

8、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A点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A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答案】B3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32570070】A共同构成突触B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由于只能由释放并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作用于,只能使产生兴奋【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A正确;是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正确;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作用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答案】D反 射 和 反 射 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9、:反射。(1)反射的概念: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反射弧。2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3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1)中枢神经系统组成:脑和脊髓。(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例:脑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调控脊髓排尿反射低级中枢,控制排尿反射活动。探讨:若阻断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再刺激感受器,效应器还能作出反应吗?请分析原因。提示:不能,因为任何反射活动的进行都必须建立在反射弧完整的基础上,任何一环节被破坏,反射弧活动都无法进行。探讨:肌肉是效应器吗?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吗?提示: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

10、成的。某些内分泌腺可作为效应器的一部分。探讨:结合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与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关系。提示: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1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2.反射的过程:各种反射都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活动才能完成 。1下面是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图示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感受器。刺激时,会

11、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A、B错;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因此刺激时,并不能产生兴奋,D错误。【答案】C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导学号:3257007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BCD【解析】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故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传导正常,神经冲动可传到骨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感觉。“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传导不正常。又由于“

12、腰椎部受外伤”,所以不可能是效应器受到损伤。可能的结果是: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或神经中枢中有关神经冲动传出的区域受到损伤。【答案】A人 脑 的 高 级 功 能1脑的组成及功能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1)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生命活动。(2)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3)脑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2言语区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上有控制听、说、读、写活动的言语区。言语区的一定区域出现损伤,能引起各种特殊的语言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失写症、失读症、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

13、语症。(1)V区(视觉性言语区):该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书写、听懂别人谈话,但看不懂语言文字的含义,出现失读症。(2)H区(听觉性言语区):该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书写、看书,但听不懂别人谈话,出现听觉性失语症。(3)W区(书写性言语区):该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讲话、看书、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书写,出现失写症。(4)S区(运动性言语区):该区受损伤后,病人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口头表达,出现运动性失语症。3大脑皮层不同中枢的关系及意义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分工,但各个部分相互协调,共同调控人体的各种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探讨:某人伸手拿别

14、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此缩手反应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提示:需要。探讨:结合脑的组成及功能,探讨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分别与什么结构有关。提示: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探讨: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而婴儿及许多偏瘫患者却不能,试解释其原因。提示:人的大脑能控制排便、排尿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婴儿由于脑发育尚不完善,许多偏瘫患者则由于大脑相关中枢受伤,从而导致丧失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致使大小便处于“失禁”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脊椎动物和人的各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不相同,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调控(如下图所示)。1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在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导学号:32570072】A脑干和脊髓B大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解析】脑干有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