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87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练习 中图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空间结构一、选择题(2014重庆文综)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2题。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解析第1题,香港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重庆,地租更高,“城市个头”高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第2题,“城市个头”越高,土地利用率越高,越能节约建筑用地。答案1.C2.A(2015

2、北京东城区一模)图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商业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农业区4.如果考虑放射式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下图中的()解析第3题,图乙中各功能区和图甲对应关系应如下图:第4题,城市功能区容易受交通线的影响,沿着交通线延长分布。各类土地对交通的要求极高,因此乙图中功能分区会随放射型交通线呈放射状均匀分布。C、D选项功能区沿交通线缩小布局,不符合题意。城市各功能区中,商业区占地面积最小,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A选项中各功能区的占地大小不符合这种规律。答案3.

3、D4.B(2016广东惠州二调)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 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 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A.居住区、办公区 、核心商业区B.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C.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6.TOD开发模式可以()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B.降低土地利用密度C.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D.降低区域人口密度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各功能区的布局,判断可知图中A、B

4、、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第6题 ,TOD开发模式可以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答案5.B6.C(2015南京二模)下图中a、b分别表示2001年和2011年安徽省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距离,读图回答78题。7.图示信息显示()购买家用电器出行距离变化最大居住区周边商业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区环境承载力大幅降低A. B. C. D.8.据图可以判断芜湖市()A.规模等级下降 B.基础设施改善C.服务范围缩小 D.矿产资源增多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购买家用电器的出行距离,2001年为6.38千米、2011年为4.55.9千米,缩短了1.82.1千米;而购

5、买其他商品距离变化最大的为服装衣饰,距离缩短了0.81.8千米。故购买家用电器出行距离变化最大。整体上可看出,2011年较2001年购买各种商品的出行距离都缩短了,说明居住区与商品销售区距离缩短了,主要是居住区周边商业设施不断发展的结果,这也说明城市居住区与商业区有机结合,即城市功能分区更加不明显。第8题,依上题分析,居住区周边商业发展更好了,说明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答案7.C8.B(2016广东湛江调研)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下表是某城市四个楼盘的相关资料。据此回答911题。楼盘用地面积(m2)容积率(%

6、)建蔽率(%)甲8 90012060乙12 00016040丙6 00014050丁7 500180609.城市土地开发中实施容积率、建蔽率管制的目的是()稳定房地产价格控制土地使用强度提高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开放空间A. B. C. D.10.城市规划中,那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风景区11.如四个楼盘所规划的住宅单层高相同,则哪个楼盘的楼层数最多()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9题,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城市土地开发中实施容积率、建蔽率管制可控制土地使用强度

7、、增加城市开放空间;对房地产价格、和城市人口密度影响不大。选C正确。第10题,商业区在市中心,地价高,土地利用率高,建蔽率高;工业区和住宅区,土地利用率较高,建蔽率较高;风景区,要保留自然风景,不能有建筑物,建蔽率最低。选D正确。第11题,四个楼盘中乙的用地面积最大,容积率较高,建蔽率最低;即乙楼层数最多。选B正确。答案9.C10.D11.B(2014山东文综,34)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213题。12.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13.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8、)A.处和处 B.处和处C.处和处 D.处和处解析第12题,组团式城市布局分散了城市功能区,且穿插布局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会增加各区的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弱化各区之间的联系。故选B。第13题,物流园区要靠近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化工园区要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和城区河流的下游河段,以便减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从等高线分布可见,图示区域河流总体由东向西流,因此分别选和。故选A。答案12.B13.A(2016湖南郴州质检)中国传统村寨聚落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与自然的磨合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聚落空间格局。读“我国某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41

9、5题。14.该聚落居住地的最佳选址应该在()A.区 B.区 C.区 D.区15.影响该区域人类活动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地形解析第14题,根据图示地区位于山坡位置可防止洪涝,且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第15题,影响该区域人类活动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答案14.B15.D(2016北京朝阳期中)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的变迁。回答1617题。16.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17.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A.风沙掩埋选择背风坡 B.地形崎岖选择平地C.河流改道远离河

10、流 D.躲避水患选择高地解析第16题,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项错误;该地区地势低平,水流平稳,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故B项正确,A、D项错误。第17题,该地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图中城市搬迁未选择背风坡位置,故A项错误;据等高线知,该地地形平坦开阔,故B项错误;图中两次搬迁均位于河流附近,方便取水,故C项错误;两次搬迁的共同特点是由地势低处迁往地势高处,其目的是躲避水患选择高地,故D项正确。答案16.B17.D二、综合题18.2015福建文综,37(1)(2),20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材料吉尔吉斯斯坦

11、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解析第(1)题,描述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走向、起伏状况等方面着手,本题注意要从渭河平原的南北两侧分别描述,注意比较。第(2)题,描述城市的区位优势,要分别从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基础、交通条件、城市等级和相关职能)两方面进行,注意答案的完整性。答案(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