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86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中图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2、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二、知识结构: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 2. 3. 4. 5. 6. 7.生物多样性 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 、 和 ,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

2、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 价值:目前尚不知道2. 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3. 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 (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

3、、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2) 保护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

4、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 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 、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三、典型例题例1 (2003年江苏卷)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 这是因为寒带地区分解者较少,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有机物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残枝落叶等有机物所积累给害虫提供了藏身之处,进行有限度的

5、人工火烧不仅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而且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对森林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答案 C例2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3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 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 D人为破坏的结果例4阅读下列三个事例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

6、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 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漫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 和 开发利用。(3)事例三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1D 2

7、、B 3、(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例5 机动车尾气(含有烃类、NO、CO2、CO、SO2等物质)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汽车尾气的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用Pt、Pd合金作催化剂),使NO和CO反应生成可参与生态环境循环的气体,并促使烃类燃烧及SO2的转化。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机动车尾气可导致的环境污染有( ) 温室效应 臭氧层损耗 酸雨 光化学烟雾 白色污染 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催化转换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_。解析: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烃类、

8、NO等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气体; 所有的酸性气体都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大量的烃类、NO和CO在环境条件适宜;阳光照射下可以产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而“白色污染”是指不可降解塑料的污染,所以第小题的答案为。NO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参加生态循环的气体,所 以第问的答案为:NOCO CO2N2。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有关,机动车尾气中已经含有了CO2和SO2等酸性气体,而“催化转换器”的存在又使CO转化为酸性气体CO2,使SO2转化为酸性更强的S03,所以说“催化转换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因此第小题的答案是“产生了较多的CO2以及SO2转化为酸性更强的S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