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88687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ppt(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前心理调适 普陀人民医院 王明,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来临,不少考生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忧虑、睡眠不好等不良心理症状。对此,提醒即将面对中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对于不良心理症状应尽早发现并及时纠正,以避免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高考是什么?对于有切身体会的学生来说,是希望,是奋斗,可能是一段值得珍惜的人生财富,也可能是让人挥之不去的遗憾,而考前的几个月是高考的冲刺阶段,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认识。,从以往的情况看,每年的中高考前几天,总 有家长带着焦虑的考生赶来咨询。可面对孩 子积 压已久的一系列问题和即将面临的考试, 专家处理起来很棘手。这些孩子对于考试的 畏难情绪

2、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大多是在临 考前半年或一年就产生了,比较普遍的表现 是焦虑、抑郁、自卑、烦躁、过度紧张等。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的表现,就应该及 时进行心理咨询、治疗。通常要经过一段时 间的调整。才能保证孩子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以上的一些表现,可又没有条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家长也可自己对孩子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对孩子多鼓励、多关心。帮他找到心理的症结,然后逐步消除这些消极情绪,则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高考前和高考中,每位高三的同学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学生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但是也造成一些同学过度地紧张、

3、焦虑和慌乱,以致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什么是抑郁症?,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 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者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

4、痛苦或 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什么是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什么是焦虑症?,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一把好

5、分寸,“关心”适度。 不关心是不可能的,在现实中最普遍的是关心“失度”,而不是“适度”,一字之差,结果就有天渊之别!有几种情况需要严加避免: 、唠叨型“关心” 此类多见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他们认为不反复叮嘱,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其结果是越叮嘱,孩子越反感。,、施压型“关心” 这多见于“顽皮”、“差生”的家长。他们总认为压力越大,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越强。这种想法不仅太过于简单,而且十分愚蠢。在我们的孩提时代,这种方法确实产生过一些效果,但到了今天,则是“压力越大反抗越强烈”,在现实中因此而闹出人命的也不是没有,此类“关心必须严格禁绝!,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

6、议,、许愿型“关心” 在富裕家庭中不少。这种”关心“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或许有些许效果,但也是微乎其微,实际上,你不许愿,他也有可能成功,你许了愿,他可能反倒认为你无别的能耐,不会当父母! 、厚重型“关心” 不少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几乎把整个身心完全放在孩子的高考上面,不惜钱财,不怕耽误本职工作,到处买资料、训练题。成天言不离“学习”,高考。,频繁地进行“校访”,最热衷于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排名,甚至暗中窥视孩子上课,有时连课余生活也不放过。好打听,在同学中,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面前。在家里则更不用说了:早晨,孩子还没有起床,营养品,保健品,早早备好,端到床前;水果要自己削好,划成小片,尤其是当

7、母亲的,还亲自递到孩子的嘴边,孩子吃少了还不行。,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所有家务,一律不让孩子染手,有的甚至连洗脸水也不让孩子自己打,自己倒。真是关怀备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做法,看似高度“关心”,实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压力。当孩子考得好时,他还觉得没什么,当他一旦考试失误,心理那种难受,当父母的是难以想象的。,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鼓励型关心” 自以为是的家长好用此法。其实,鼓励本身并没有错,但你的“鼓励”是否恰倒好处?这就很值得研究。成都一座寺院里有副古老的对联,其中一句是:“不审事,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要治理一个邦

8、国,太宽,太严都有问题。对于鼓励的运用,也是如此。廉价的鼓励,往往被视为一种讽刺;期望值太高的鼓励,又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比如孩子上次考试只有分,而这次考试得了分,你怎么鼓励?你若夸他已经有了进步,他不认为你在讽刺他才怪呢!,再比如,他以往经常在和分之间徘徊,突然考了分,你又该怎么鼓励?我见过一位家长,特地为此而给孩子庆功,当时孩子也很高兴,下一次这孩子严重考场失误,只考了多分,结果是孩子不敢回家,几乎离家出走,若不是老师发现得早,很可能要出大事。提醒家长,鼓励一定要适当,但这个分寸对高三学生来讲,确实很难把握,教你一个最最聪明的办法:装一个“若无其事”!你要学会这一招:急在心里;喜,也同样

9、放在心里,不形于色。这招绝对管用!,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1)、忌如临大敌。 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2)、忌唠叨不休。 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二八大禁忌:,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3)、忌照管过度。 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

10、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 (4)、忌期望过高。 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者。 (5)、忌盲目攀比。 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6)、忌反差太大。 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 (7)、忌威逼利诱。 不要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可

11、能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忌语二:“祝你成功!” 点评:尤其是对那些不要家长送的考生,家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喜欢叮咛这样一句,其实没有必要。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一句话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 点评: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而且 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 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 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 后的前途。,忌语四:“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都说

12、这成绩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 点评:高考是能力考试,模考成绩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孩子的确学得不错,但模考毕竟不是真枪实弹的考场,模考成绩好,但由于适应不了真实高考考场的氛围,影响考试发挥的考生不在少数。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忌语五: “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 点评: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希望考生掌握一些考试技巧,能多拿一分就多拿一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在自己已经掌

13、握了的知识点上丢分。,忌语六:“现在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 点评: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大部分考生都能认真复习、备考,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握住机会,开始人生的下一个旅程。家长说这样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忌语七:“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 解放了。” 点评: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 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 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 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 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 孩子考试情绪的稳定。严重的,甚 至可

14、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忌语八:“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 点评: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一个正确的心态是,不管人家的孩子如何,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有所满足。,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 点评:现在的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而很多家长也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好大学与孩子未来的命运挂钩。,忌

15、语十:“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 点评: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家长的建议,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同学的建议,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办? 1高考是考全家人的3Q 高考,不止考学生一个人的IQ,而是考全家人的3Q。 IQ(智商)当然是3Q之一,但在如今距离高考只剩20多天的时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它的作用已告一段落。因为除了考察记忆力的少部分内容,数理化等科目通过前期复习,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这时再想挖掘IQ的潜能意义不大。,更有潜力可挖的是EQ

16、(情商),成功20%的因素取决于IQ,但还有80%的因素取决于EQ。现在很多大学生处于隐形崩溃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标准孩子考上名校,家长才算当得称职,连大学志愿都是家长代填的。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填志愿时有机会开创自己的生命呢?“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是睿智父母的选择。”她说,“应该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父母负责,在英文字典里可没有光宗耀祖这词。”,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同学的建议,除了IQ、EQ,还有AQ(逆商),就是孩子在逆境中能否愈挫愈勇。只有EQ、AQ好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后。人最没有压力的状态就是活在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担心未来。,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同学的建议,除了IQ、EQ,还有AQ(逆商),就是孩子在逆境中能否愈挫愈勇。只有EQ、AQ好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后。人最没有压力的状态就是活在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担心未来。,高考前的心理调适 对同学的建议,2考生要“三心二意” 三心,说的是专心、耐心和开心。高考复习到现在,就好比马拉松跑了大半程,有些考生真觉得自己快熬不下去了,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