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65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一 杏花 春雨 堤柳 大漠 狼烟 塞草 鉴赏诗歌的形象 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循考点鉴赏,依类题精练高频考点一杏花春雨堤柳大漠狼烟塞草鉴赏诗歌的形象1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答: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_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

2、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解析(1)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2)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理解作者志趣,首先要理解尾联的意思,尾联说野菊嘲笑一些追随陶渊明的人,还要到陶渊明那里寻觅高洁的品质。言外之意是野菊无须向人寻觅,自有像陶渊明那

3、样的高洁品格。这种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鉴赏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今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这首诗首联说野菊花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指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而剪掉自己的幽香?颔联描绘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的高洁。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

4、的高洁。颈联从色彩方面进一步描绘,意思是说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其中的“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尾联化用了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由此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2 (2012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答:_(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5、)答:_(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答:_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解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字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分析人物情感方面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回答问题先要通读全词,明确大体意思。“在天涯”表示远行,“恨极在天涯”,恨远在天涯之人。“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意思是:山上的明月,却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

6、;水面上的轻风,竟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还是恣意地摇曳横斜。“山月”这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思妇形象。这样第(1)题中的“恨”自然就是一种思念至极却又不能相见的怨恨之情了。回答第(3)题,首先要判断出这句是写景句,是承上两句写景而来。其次要注意分析作者写景时选用的意象的特征,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意象的特点来表达思妇的感情的。鉴赏这首小令短小精悍,作者将离愁别恨摆到了“恨极”的位置上,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首句直出“恨”字,是为词眼。“千

7、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她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词的结句“摇曳碧云斜”借景抒情。碧云动荡间,日已西斜,联起前句,有陡然将镜头拉之开阔之地的感觉,结局虽短促,但余思袅袅,咀味绵长,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

8、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梦江南是温庭筠写思妇离愁别恨的名作。此词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这首词是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叙飘泊之苦,开口即说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即从“天涯”两字上,写出天涯景色,字字堪恨,字字堪伤。而远韵悠然,令人吟诵不厌。3 (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

9、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

10、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鉴赏“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

11、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摆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沛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中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作者融情于景,全诗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高考在诗歌形象考查方面有

12、什么特点?答案(1)高考对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形象均有考查,重点是意象,有时会涉及诗歌的意境。(2)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一、把握两类人物形象1 (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

13、,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鉴赏这是贾岛送一位邹姓卸任县官去灵武旅居时所作的送别诗,主要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前两联刻画友人形象。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以此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的仅有一车诗书,由此可见其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踪迹,说明了其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