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40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重点深化+探究命题+课时训练)第3讲 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含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考点清单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明治维新。3.戊戌变法。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改革背景(1)国内(2)国外2内容及作用措施内容作用土地制度(1)取消免税地和没收违规宗教地产(2)废除包税制,将全部包税地收归国有(3)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消除了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治基础,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经济(1)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2)工业: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初步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民族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政治体制确立高度

2、的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在地方设立各级行政机构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和割据的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文化教育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选派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以及翻译欧美国家著作等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埃及培养了各类人才,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实行征兵制:按西欧国家的模式组织和训练军队;建立军事学校,培养新型军官;改善装备等增强了军事实力,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3改革影响(1)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2)维护了埃

3、及的独立和主权,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3)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的近代化。名师点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但改革未涉及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二、明治维新1历史背景(1)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2)经济:幕府政策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4)条件: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2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建立新的社会体制:废藩置县,

4、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币制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制,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进西化。(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5)法制上,制定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名师点睛(1)明治维新通过“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废除旧政治体制。(2)明治维新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立新”措施,使日本发展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3)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其中关键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5、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和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3历史作用(1)进步性: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名师点睛(1)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采取非正常手段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6、2)1889年的日本帝国宪法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3)日本通过武装入侵朝鲜、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树立了在东亚的强国地位,踏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三、戊戌变法1背景(1)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又发展了维新思想。(5)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2过程(1)兴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

7、。(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3)高潮:百日维新。3内容(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3)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4)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误区提醒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又体现了变法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具体原因:维新派采取的方

8、式和手段有缺陷。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5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6历史教训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史论要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到

9、“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基准考点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主题一图示阿里改革主题二阿里改革的背景图示主题三阿里改革的措施史料一阿里改革前后埃及耕地面积对比表史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校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了向这些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

10、。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信息解读耕地面积扩大,新式学校建立,反映了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及近代教育的发展。史料三阿里改革时期经济发展棉花出口对比表对外贸易总额对比表信息解读对外出口、外贸总额的快速增长,既说明改革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改革对埃及近代化的作用。史料四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信息解读向西方学习、发展民族

11、军事工业、建立近代化的国防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主题四改革失败的原因1从根本目的看,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2从改革过程看,虽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采用的是封建官僚式的管理体制。3从外部原因看,外商不愿传授先进技术,破坏生产,引进的设备也比较陈旧。4从发展进程看,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不断侵略东方国家,致使改革不能成功。5连年对外战争,削弱了国力。基准考点二明治维新主题一图示明治维新主题二明治维新的背景1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经济变化及影响(2)影响经济上: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治上: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提高,中下级武

12、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社会矛盾: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2明治维新前夕日本面临的社会危机及应对方式史料一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信息解读新兴商人集团出现,政治地位提高,成为改革的推动力量。史料二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信息解读中下级武士地位下降,后成为倒幕主力。史料三德川幕府后期农民起义统计表信息解读由史料可看出农民生活困苦,起义不断,幕府统治危机严重。史料四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处港口。美国可在下田设立领事馆

13、。今后日本给予他国的一切权益无条件地适用于美国。摘自日美亲善条约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美国打开了日本门户,欧美列强势力渗入,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主题三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2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3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人才。4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武士道精神(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地位。5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题四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

14、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渗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主题五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史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信息解读

15、(1)“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且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3)“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基准考点三戊戌变法主题一图示戊戌变法要点主题二变法背景史料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信息解读史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