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46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与练】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模块 经治史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2、3、4经济区域集团化5、6、7、8经济全球化趋势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长沙调研)某一国际组织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它的宪章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还必须支付认缴款。

2、该国际组织()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经济复兴与发展B.有权对成员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D.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提供紧急资金融通解析:D依据材料“成员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D项正确。A、C两项是世界银行的职能,B项是世贸组织的职能,均排除。2.(2015濮阳一模)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

3、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解析: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其成员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的发展方向,故A项正确;题干数据并没有对成员进行分类,B、C两项无从反映,故错误;D项说法错误且材料体现不出。3.(2016长沙调研)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这表明()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法国希望对世贸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解析:B“新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并非原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项错误

4、;“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指的是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可见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法国希望进行改革的是世界货币体系,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D项错误。4.(2016商丘质检)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解析: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

5、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关税降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这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关,故D项正确。5.(2016湖北联考)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的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B.欧盟现今各成员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D.欧盟各成员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

6、越感解析:C亨廷顿仅从文化领域来说明欧洲的疆界,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1994年之前欧盟国家的宗教信仰,故B项无法说明,排除;题干中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欧洲的联合以基督教为文化认同基础,C项正确;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6.(2016武汉调研)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D.超国家倾向和维

7、护国家利益之间分歧严重解析:D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一致通过”与“多数赞成”的区别。“一致通过”是只要有一国反对(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则决策不能通过,“多数赞成”是在少数国家反对的情况下(因损害了本国利益),因多数国家赞成而决策能够通过。这实质上反映了个体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依据所学可知,为维护民族国家利益,欧洲走向联合,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超国家形态出现时,必然又有可能牺牲部分个体的利益。A项仅看到了民族国家利益对欧洲一体化的阻碍作用,故错误;材料里没有涉及西欧各国摆脱美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要意图不在于对欧共体领导权的争夺,故C项错误;要维护国家利益就要出现一个超越国家的组织,而

8、超国家的倾向又会影响国家利益,它们之间存在矛盾,故D项正确。7.(2015太原一模)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C.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解析:D欧共体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是在1985年,其开始运作是在1993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只能说这一系列的交往有利于消除法德的意见分歧,但不能说明两者消除了意见

9、分歧,故B项错误;题干讲的是法德之间的交往,体现不出其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法德之间交往的频繁,有利于消除分歧,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8.(2016鹰潭质检)亚太经合组织发表的“横滨宣言”中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解析:B题干材料反

10、映的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立面临的困境,并非是其积极影响或内部开放程度,A、C、D三项均排除,B项正确。9.(2015乌鲁木齐一模)2011年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商务官罗伯特格林希尔表示,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正在新世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代表团的人数是十年前的五倍,印度是十年前的四倍。这一变化趋势()A.是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结果B.得益于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C.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D.表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解析:C材料仅反映出中国与印度代表团的人数与以往相比增长了几倍,并没体现出超越西方大国,而且“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不能说明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

11、义货币体系瓦解于1973年,故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崛起,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故C项正确;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尚需一定的时间,故D项错误。10.(2016河南六市联考)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以得出,金融全球化()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D.具有“双刃剑”作用解析:A题干材料提及“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故A项正

12、确;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金融监管”,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明好处,没有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故D项错误。11.(2016赣州摸底)1996年,由于泰国经济形势恶化,泰铢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次年,在国际投机资本的连续攻击下,泰国中央银行保持泰铢稳定的努力归于失败,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一场席卷东南亚乃至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爆发了。这说明()A.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第三世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C.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得更恶劣D.全球化推进背景下要加强经济安全意识解析:D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

13、化的背景下,受国际投机资本连续攻击的泰国爆发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东南亚乃至东亚,这警示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一定要加强经济安全意识,稳定本国金融秩序,D项正确。A、C两项与题旨不符,且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也同样遭受金融危机不符合“不利于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限定,故排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主要是稳定国际汇率,B项说法本身错误且材料体现不出,排除。12.(2015邯郸一模)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

14、目标一致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解析: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表明了区域化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区域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而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故C项错误;单凭本题材料不能充分说明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1分,14题16分,共37分)13.(2015唐山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它是由

15、一群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英国皇家给予他们贸易专利特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总额7.2万英镑。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政府而不是一个公司,鼎盛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30万人的武装力量,这个数字是当时英国军队的两倍,凭借国家权力,公司在各个殖民地发动了残酷的战争,争抢和占有当地的资源,公司和特权的结合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逐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集团。材料三世界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情况表年份国家(地区)19891991199319951997美国167157159153175欧盟128134126148155日本111119135141112中国00024其他474814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