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09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2016届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人格修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2分)恰与够董改正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

2、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

3、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

4、”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 (3分)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解析】通读全文,明确文章围绕“够”字展开论述,从写文章、说话逐渐深入到物质、权势和名誉方面论述什么是“够”。最后,在第段总结全文: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2. 第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2. (2分)不能。“往往”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犯事的几

5、率高。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如果去掉,句子就成了“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过于绝对,表达意思不严密。【解析】“往往”是指每每,时常。在句中表示“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常要犯事的”。如果去掉,该句意思则变成了“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要犯事”。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太过绝对,意思不严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3. (4分)文章先从黄帝造“够”字的故事谈起,引出本文关于“够”的论题;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和说话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接着从写文章、说话过渡到物质、权位、名誉方面,并列举了范蠡、文种、王翦的事例,从正

6、反两方面来论证什么是“够”;最后得出结论“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先给本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段):由黄帝造“够”字的故事引出关于“够”的论题。第二部分(第段第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写文章、说话和物质、权位、名誉方面,论证了什么是“够”。第三部分(第段):得出中心论点: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用原句回答或者自己组织语言,意思相符即可。4.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张良的功劳很大,却不居功,逐步退隐,名、利和性命都

7、保住了;韩信要求封王,结果被诛灭三族。4. (3分)段。材料中张良与韩信的事例与第段中范蠡和文种的事例类似,论证了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补写论据的能力。给出的材料对比论证了“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然后通读文章,分析段意明确第段正是论述在物质、权位、名誉方面,什么是“够”,所以适宜放在第段。读书学习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詹勇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最新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算上电子书阅读量的2.48本,一共不到8本,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相当于鲁

8、迅所说“喝咖啡的工夫”。读书的时间哪去了?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从社会层面看,将人与读书世界隔离开来的,往往是浮躁之气、功利之心。这种病象,也侵袭到阅读内部。不少书店和书市,唱主角的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致富术、官场秘笈,这些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非但不能长精神,还要“长疾瘤”。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人

9、更是警告: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话,那你就已经堕落了。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用知识祛除心中的黑暗,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姿态为人处世,涵养社会的底气和定力。因而,图书馆排队借书的队伍长了,信谣抢盐的人就会少些;平时科普工作深入细致了,市民们面对PX项目的心态就会平和些。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都是对生命

10、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选自2014年4月23日“人民网”)1. 请简要分析本文段的论述思路。(4分)1. (4分)先引用国

11、民阅读调查结果。引出论题“读书的时间去哪了”(1分);然后分析造成一现象的原因是浮躁之气和功利之心(1分);接着分析了读书的好处(1分);最后得出“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这个结论(论点)(1分)。2. 第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4分)2. (4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2分)举书店卖文化垃圾的事例,证明这种病象已侵袭到阅读内部了;(1分)把读功利性书籍比喻为文化垃圾倾倒在心灵家园,形象地指出其危害。(1分)3. 第段加点“平静的书桌”的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2分)3. (2分)指名利的诱惑、信息的干扰,使读书人不读书(或只读些功利性的书)【解析】本题中“平静书

12、桌”是指当下书桌无法平静的现实,也就是指名利的诱惑、信息的干扰对人们阅读的不良影响。4.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4. (2分)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读书”问题展开,因此可以说,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成长励志三、 阅读下文,完成4题。(8分)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未来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

13、工后,雇主来了,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尽心竭力,最终,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生活是多样多彩的,有时机遇会在我们出乎意料的时候突然拜访,然而,生活有时也是充满挑战、残酷的,也许厄运就在我们毫无防备的一瞬间降临。心态决定成败!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并伴随着耳聋,可她却在令旁人无法相信的重压之下,凭借着自己顽强坚

14、韧的毅力,成为举世闻名的女作家、翻译家。我们都知道,海伦的遭遇是不幸的,可她却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神话,海伦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不仅仅是艰辛的努力,还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现实生活中也许存在着许多失意让我们心情沮丧,在这时,我们不妨拿自己的现实同海伦比较看看,就会发现这些也不算什么了。当我们用平静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发现事物,对待事物,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眼前的路会不断的拓展、加宽。当我们的生活被平淡、无聊、无助、渺茫所充斥,看不到前路在哪里时,正是我们必须鼓起勇气走下去的时刻。也许你现在面对的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在困难面前或许就是机遇最容易出现的时候,就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你面前的

15、问题。态度决定一切,相信自己,未来的美好就把握在你的手里。就好比玩游戏时,快要升级的时候却往往是最艰难的时候,冲过去就过关了,冲不过去就只好重新开始。用积极的心态去做一切,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未来。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1.(1分)用积极的心态去做一切,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未来。(或: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未来)2. 请简述一下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2.(2分)首先,以木匠造房子为事实论据引出论点;然后,举了海伦凯勒的例子证明了“心态决定成败”;接着,论述我们应该用好的心态对待现实生活;最后,以玩游戏为喻,再次证明论点。【解析】答题时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和“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本文首先列举木匠造房的事例提出了“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的观点;然后列举名人事例论证心态决定成败;最后总结概括提出中心论点“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未来”。据此即可作答。3. 文章开篇写“木匠造房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3.(2分)引出论点“态度决定未来”;以事实论据作为文章的开端,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开头段落是否采用了论据或者论证方法,此处讲述“木匠造房的故事”运用的是事实论据,增加了议论文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兴趣。4.请为文章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4.(3分)司马迁曾遭宫刑,在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