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200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评估2古典馨香新人教版必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评估(二)古典馨香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流憩(x)轻飏(yn)放浪形骸(hi) 植杖耘耔(z)B孤鹜(w) 陨首(yn)好高骛远(w) 躬逢胜饯(shn)C北冥(mn) 夭阏(y)坳堂之上(o) 蓬蒿(ho)D僮仆(tn) 优渥(w)终鲜兄弟(xin) 期功(q)解析:A憩q;C.阏坳o;D.期j。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引壶觞以自酌(拿起)时矫首而遐观(矫健)则风斯在下矣(就)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消散)不矜名节(同情)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农历九月)ABCD解析:矫:扬起。矜:崇尚,顾惜。答案:A3下列加点词古今词

2、义没有变化的一组是()泉涓涓而始流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ABCD解析:穷:处境艰难。猖狂:狂放不羁。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答案:B4选出与“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B善万物之得时C而后乃今将图南 D但以刘日薄西山解析:题干和C是名词用作动词。答案:C5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木欣欣以向荣处涸辙以犹欢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解析:连词,修饰

3、关系。连词,转折关系。介词,因为。连词,因为。答案:D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20分)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

4、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

5、,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略有删节)【注】黾勉(mn min):努力。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辙亦迁海康迁:搬家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奏章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感触D其必在以处之矣 处:立身解析:A迁:贬谪;B.疏:(写)书信;C.忤:抵触,违逆。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A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B.介词,从/介词,对于。C.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转折,却。D.代词,

6、那些/语气副词,表诘问,难道。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解析: B古今义同,指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A.古: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即“鼓吹乐”,在文中代指音乐。今:宣扬提倡,吹嘘。C.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感到满意的作品,用作名词。今:感到非常满意,用作形容词或动词。D.古:推辞世事,指隐居不仕。今:去世,谢世。答案:B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

7、的原因。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解析:“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答案:C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4分)译文:_(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4分)译文:_答案:(1)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

8、。(2)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参考译文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但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做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做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

9、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

10、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

11、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20分)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

12、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

13、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注】魏国公:指丞相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1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B买臣见弃于其妻 见:看见,发现C矜名誉为可薄 薄:轻视,认为可耻D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放置,治理解析: B见:表被动,被。答案:B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转折。A.介词,表被动;介词,表对象,对、向、跟、和。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D.表判断,“是”;副词,表转折,竟然,反而,却。答案:B13下列四组句子,分别能表现魏国公的远大志向和丰功伟绩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除B组外,其余的句子是写他人的,或者是作者对魏国公其他方面的一些评论。答案:B14对本文的有关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写世人追求富贵,以衣锦还乡为荣,为下文写魏国公作陪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