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11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阶段滚动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滚动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解析:融合遗传主张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融合遗传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在后代中不分离。基因的分

2、离定律是双亲杂交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F1自交产生的F2后代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答案:C2.将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种子各200粒混合后均匀播种在适宜的环境中,待它们长成植株后,再将高茎豌豆植株所结的480粒种子播种在适宜的环境中,长成的植株()A.全部为高茎B.全部为矮茎C.高茎360株,矮茎120株D.高茎240株,矮茎240株解析: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豌豆繁殖后代的方式是自交,所以纯种高茎豌豆的后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性状分离现象。答案:A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

3、配子,比例为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答案:D4.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31,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A.13B.31C.211D.11答案:C5.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

4、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解析: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交配类型不止4种;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的配子类型比为11;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但可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是否是纯合子、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答案:C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原核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基因型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11C.每个原始的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7.某动物的基因型是

5、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由它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任意两个精子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AB和abB.aB和AbC.Ab和abD.AB和AB答案:C8.一个基因组成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

6、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解析:一个基因组成为TtMm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TM的卵细胞,那么其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TMM,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tmm,最终产生的1个卵细胞为TM,第二极体中有1个为TM、2个为tm。答案:D9.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答案:A10.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

7、人们认为染色体在遗传上起重要作用。那么,从细胞水平看,染色体能起遗传作用的理由是()A.细胞中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染色体在生物传宗接代中能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解析:首先注意审题,题干中强调的是通过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以及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但落脚点却是“从细胞水平看,染色体能起遗传作用的理由”。A选项和B选项是从分子水平或角度说明染色体的化学组成,C选项也是从分子水平说明染色体中DNA含量的特点,这些都和题意不符。答案:D11.图1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

8、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图2A.图1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C、DC.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1中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D.若图2所示数学模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则CD段对应图1中的A细胞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动物的性别。由于图1中D细胞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应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生物为雄性。A和B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应分别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中期图像,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是极体。答案:A1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

9、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基因的分布特点。解答过程如下。答案:B13.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

10、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C.染色体1 与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D.染色体1 与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解析: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一个着丝点上有两个DNA分子,但染色体数目没变,和体细胞中的数目一样;染色体1和2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相互分离,进入不同子细胞;染色体1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自由组合,1可以和3或4进入同一个子细胞。答案:C14.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

11、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B.C.D.解析: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产生了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配子中含AA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异常。配子中没有性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一个不含有性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也有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的一个配子中不含性染色体。答案:A1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

12、孟德尔开创性地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萨顿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16.人类的血友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以下不可能的是()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解析: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儿子体内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不可能来自父亲。因此患血友病的父亲不可能把基因传给儿子。答案:B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B.

1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其上的基因的行为一致C.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一一对应D.以上说法均正确解析: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中,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答案:B18.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14、解析:噬菌体侵入宿主后,利用宿主菌的原料(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DNA;子代噬菌体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来复制的;噬菌体消耗细菌细胞内的物质,导致细菌死亡;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而是在宿主菌体内合成各个部件后,组装,释放,使细菌裂解。答案:A19.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解析:在病毒中遗传物质应为核酸,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与提供核酸的病毒相同。答案:D20.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

15、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解析:设一条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A、T、G、C。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C)/(T+G)=1,A项曲线应为水平;(A2+C2)/(T2+G2)=(T1+G1)/(A1+C1),B项曲线应为双曲线的一支;(A+T)/(G+C)=(A1+A2+T1+T2)/(G1+G2+C1+C2)=(A1+T1)/(G1+C1);(A1+T1)/(G1+C1)=(T2+A2)/(C2+G2),C项曲线正确。答案:C21.现有两组数据:豌豆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中,2%在线粒体中;豌豆的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以上数据表明()A.染色体是DNA唯一的载体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DNA能传递遗传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