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823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高中生物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 细胞工程2.2 动物细胞工程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1太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依据的原理和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分别是()A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B细胞的全能性;电刺激融合C细胞膜的流动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D细胞膜的流动性;电刺激融合解析:细胞融合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太空中进行动物细胞融合所用的融合方法是电刺激。答案:D2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

2、用于植物脱除病毒解析: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A项正确。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不需要胰蛋白酶处理,B项错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因此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C项正确。动物细胞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D项正确。答案:B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小鼠骨髓

3、瘤细胞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ABC D解析:杂交瘤细胞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所必需的,因此将其筛选出来。答案:A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PEG促融后,再加入含氨基嘌呤的培养液。若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如图所示),则小孔中的培养物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阴性B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阳性C没有活细胞,产生抗体D没有活细胞,不产生抗体解析:单克隆抗

4、体制备过程中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的B淋巴细胞种类很多,有的能够产生专一性抗体,有的不能;但只有活细胞才能产生抗体。答案:C5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据图回答。(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原因是_。(2)图中为_过程,常用_作为诱导剂,该细胞继承了_,因此不仅能分泌_,还有_的本领。(3)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以从_和_中提取。(4)该方案的目的是_。解析:题中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示意图。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是利用了已免疫B淋巴细胞产生单一抗体的特点和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的特点,在获得杂交瘤细胞时,需要人工诱导已免疫B淋巴细胞和

5、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方法通常用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图中的B淋巴细胞不是免疫的B淋巴细胞,所以该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获得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后可在小鼠体内或体外培养而获得单克隆抗体。答案:(1)不能没有抗原注入小鼠体内,无法获得产生所需抗体的B细胞(2)细胞融合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特异性抗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3)培养液小鼠腹水(4)制备破伤风杆菌的单克隆抗体A级基础巩固1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复制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

6、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解析:淋巴细胞不能增殖而骨髓瘤细胞能增殖,因此加入某种试剂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就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答案:C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动物细胞融合需要用纤维素酶处理C动物细胞融合时需要人工诱导D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解析:动物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所以诱导融合前不需要用纤维素酶处理。动物细胞融合需要人工诱导融合,诱导因素包括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答案:B3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

7、述,正确的是()A可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B淋巴细胞进行培养B杂交瘤细胞具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双重特点C用灭活病毒诱导融合后形成的融合细胞即可产生单克隆抗体D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解析: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和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诱导融合后可能会形成三种融合细胞,即同种细胞融合(BB融合细胞、瘤瘤融合细胞)、不同种细胞融合(B瘤融合细胞),故需要进一步筛选。答案:B4研究单克隆抗体治疗癌

8、症的思路是()A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对抗癌细胞B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C抗癌物质在克隆细胞中大量合成D单克隆抗体携带抗癌药物特异性地与癌细胞结合解析: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单克隆抗体跟抗癌药物结合,制成所谓的“生物导弹”,可以直达病灶部位,杀死癌细胞。答案:D5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B经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C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解析: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

9、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项正确;经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需要经过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项错误;过程需要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C项正确;抗体的靶向作用使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项正确。答案:BB级能力训练6下图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回答:(1)上图若表示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那么形成A、B原生质体时,需利用_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原生质体融合时一般用_作为诱导剂,能形成_种类型的融合细胞。植物体细胞完成融合的标志是_。(2)若将D细胞培育成植株,可用_技术,这一培养过

10、程要经过_和_两个阶段。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杂种植物还不能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其内在因素很可能是_。(3)上图为动物细胞融合的一些过程,如需制备单克隆抗体,则D细胞应具备_和_的能力。答案:(1)纤维素酶聚乙二醇(PEG)3原生质体外再生出细胞壁(2)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再分化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还不能表达(3)分泌特异性抗体大量增殖7如图甲、乙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2)图甲中过程常在_诱导下完成,过程与体外培养相比

11、,其优点是_。(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_。(4)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克隆羊的性状全部像白面绵羊吗?_。原因是_。解析:(1)图甲中杂交瘤细胞及图乙中的重组细胞均需进行动物细胞培养。(2)常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等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3)由于单克隆抗体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故可定向攻击癌细胞。(4)若不考虑环境因素,克隆动物的性状不是全部像白面绵羊,因为卵细胞细胞质中的线粒体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2)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激也可)不需特定的培养基,不需严格的外界环境条件(3)特异性(4)不是卵细胞细胞质

12、的遗传物质也能控制某些性状8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具有识别作用的凝集原,其化学本质是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获得的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但不会产生抗体。(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把它放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4)过程的主要目的是_。通过过程或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抗体。解析:(1)人红细胞膜表面的凝集原具有特异性,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从免疫学角度看,它是抗原。(2)(3)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在选择培养基中,只有免疫后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细胞3)才同时具备分泌抗体的功能和保持细胞无限增殖两种特征。(4)过程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过程或分别是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以产生大量抗A单克隆抗体。答案:(1)糖蛋白抗原(2)B淋巴(或免疫后的B淋巴)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