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31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膜的哪项结构有关()ABC D【解析】性激素属于脂质,而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分子有关,由图可知,为磷脂双分子层。【答案】A2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导学号:19040164】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B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由于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分开为两个细胞,原生质层才能收缩出现质壁分离、囊泡膜才能与细胞膜融合。【

2、答案】B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解析】淋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含糖类较多,A项错误;C项描述的是三层结构模型;细胞完成分化后,在细胞生命历程的不同时期,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变化。【答案】B4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将分散的小鼠组织细胞和人组织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同种细胞之间会出现“识别”现象,最终导致小鼠组织细胞粘连在一起,人组织细胞粘连在一起,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导学号:19040165】A

3、两种细胞膜所含的主要成分不一样B两种细胞膜的结构不一样C两种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种类不一样D两种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一样【解析】由题干信息同种细胞之间会出现“识别”且发生融合,可推测小鼠组织细胞和人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的糖蛋白种类不一样,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答案】C5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生物膜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多的可能是()A高尔基体膜 B线粒体膜C细胞膜 D内质网膜【解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主要用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而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是将细胞与外界隔开的屏障,因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最多

4、。【答案】C6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导学号:19040166】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 BC D【解析】此题的推理过程是很重要的,由细胞的组成结构分子到分子运动才能体现出结构的流动性特点,再由结构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进而得出能进行正常物质运输。【答案】C7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了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细胞膜的()A流动性功能 B脂双层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 D选择

5、透过性功能【解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或生理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该膜结构模拟的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答案】D8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导学号:19040167】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解析】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

6、在脂质分子的两侧。中间是脂质分子,为静态结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为动态模型。故A、D是流动镶嵌模型观点,B是三层结构模型观点,而C是二者相同点,故C正确。【答案】C9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B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C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对称性【解析】a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c是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

7、具有疏水性,B正确;d是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分布有3种状态,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或者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C错误。b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分布是不对称的,D正确。【答案】C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19040168】(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2)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_。(3)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与图中_(选填图中字母)有关。(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具体原因是图中_(填图中字母)不同所致。(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

8、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 _。【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以外,还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即其生理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不同的膜结构其蛋白质不同,它们执行的具体功能就有很大的区别;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影响脂质运动的因素有多种,温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能增强脂质

9、的流动性。 【答案】(1)B磷脂双分子层(2)保护和运输(控制物质的出入)功能选择透过性(3)A(4)A(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能力提升11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有关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A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和构成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解析】读图可知,为糖链,为蛋白质,为磷脂分子,糖链由多糖构成,其组成单位为单糖。【答案】D12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

10、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导学号:19040169】A温度增加到15 以上,细胞膜流动性增强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而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根据图示数据只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 以上,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答案】D1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

11、斑点。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所以C不正确。【答案】C14(2016贵阳高一检测)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

12、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质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端)与非极性端(疏水端)排列不同,搅拌后可形成双层脂质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所示)。 【导学号:19040170】(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_。(2)根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可以推测,水分子不能通过脂质体而能通过细胞膜,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的红细胞、肾小管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寻找这种物质,他以这两种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依据最可能是_ _。【解析】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其形态、体积无变化,说明其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

13、,但根据脂质体在水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特点推测,水分子可以通过膜但不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而是另有其他途径,根据膜的成分推测,只能是蛋白质分子。若此种推测正确,那么吸水能力越强的细胞,其膜上这种蛋白质分子应该越多。所以,为寻找这种蛋白质分子,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选择吸水能力较强的细胞,同时要选择可以获得纯净的膜结构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答案】(1)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15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 下保温40 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