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53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限时规范特训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特训15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广东梅州一模,67)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B乙C丙 D丁2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12.解析: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

2、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表述正确。答案:1.D2.C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

3、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 BC D4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34.解析:第3题,从北京至哈萨克斯坦沿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C。第4题,该旅游线路位于中纬度,

4、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沿途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D。答案:3.C4.D5(2017北京文综,8)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该山地()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

5、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答案:C(2015山东文综,910)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南岭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7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水分C海拔 D热量67.解析:第6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山麓地带为暖温荒漠带,海拔1 000多米,最高海拔达6 000多米,故最可能为昆仑山。第7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甲地有山地森林草原带,乙、丙两地没有;丙地有高山草原带,甲、乙没有,这种组合差异的出现

6、主要由水分差异所致。答案:6.C7.B(2013海南地理,89)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右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9题。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89.解析:第8题,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9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

7、成天然白桦林。答案:8.C9.D(2015江苏地理,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1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1011.解析:第10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8、,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11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C。答案:10.D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4分)(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6分)(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0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从

9、甲到丁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以热量为基础。第(2)题,甲为热带雨林带,因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第(3)题,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洋流等有关。然后按要求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因素:热量。(4分)(2)热带雨林带。未横穿大陆是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6分)(3)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再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候极其干旱。(4分)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动植物稀少,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

10、整体性特征。(6分)13(2018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1)图乙是图甲中M山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请判断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在M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丁),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8分)(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不是牧人”。请分析原因。(12分)解析:(1

11、)自然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而当地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从形成原因来看,该山峰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其山麓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形成了荒漠带。(2)图示流石滩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度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被冰川、冰雪融水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形成流石滩。(3)季节性积雪的雪线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的雪线升高,反之降低。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垂直差异大,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春夏来临,季节

12、性积雪融化,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牧民在高山草甸带放牧。秋冬来临,高山草原被季节性积雪覆盖,水热条件较差,牧民在山麓地带放牧。答案:(1)温带荒漠带。M山峰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其山麓地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形成了荒漠带。(6分)(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度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被冰川、冰雪融水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形成流石滩。(8分)(3)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垂直差异大,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4分)春夏来临,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上升,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牧民在高山草甸带放牧。(4分)秋冬来临,季节性积雪的雪线下降,高山草原被季节性积雪覆盖(或水热条件不宜牧草生长),牧民在山麓地带放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