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89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12010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用远古人类的知识来编写的短信:“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让我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你知道来自云南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 下来不属于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的是( )A.懂得钻孔技术 B.懂得人工取火 C.会制作装饰品 D.开始使用天然火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A.会

2、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4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最能体现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陶器的炼制 D.玉器的加工5.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6.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7. 有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带领人们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尧 B.舜 C.鲧 D.禹8. 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

3、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9. 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件事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实行分封制 D尊王攘夷10.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1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13.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

4、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了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 C人面鱼纹盆 D司母戊鼎14. 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曾经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15. 孔子的一个学生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已经普遍。牛耕出现大约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16.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的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17.

5、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A.旧石器文化 B.青铜文化 C.新石器文化 D.铁器文化18. “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19. 扁鹊有一次见蔡桓公,以蔡桓公的外表断定他有病。他多次奉劝蔡桓公及早治疗,但蔡桓公就是不听不治。十天后,蔡桓公果然死去。这里,扁鹊采用了什么诊断方法( )A望 B闻 C问 D切20. “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与该诗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是( )A

6、苗年节 B盘王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21,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2.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司母戊鼎 B.整套编钟 C.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23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 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24. 与“战争频繁、诸

7、侯争霸、新旧交替和百家争鸣”这些历史现象相吻合的历史时期是( )A尧舜禹时期 B夏商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25. 穹窿山正是当年孙武的隐居地,并在此完成了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兵书”的著作,那么这部书是( )A孙武传 B孙子兵法 C论语 D孙膑兵法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连线题(连对一处3分,共18分)26.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舜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半坡原始居民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尧D最早种植粟,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山顶洞人E

8、最早种植水稻,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禹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河姆渡原始居民三、材料解析题27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4分)(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4分)(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 他生活在

9、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4分)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4分)(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2分)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6分)(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4分)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1分)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DBACDDAABAB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CBCACB

10、BACB二、连线26. (共18分,每小题3分)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C)舜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D)半坡原始居民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B)尧D最早种植粟,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山顶洞人E最早种植水稻,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F)禹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E)河姆渡原始居民三、材料题27.(1)A半地穴式;B杆栏式(4分)(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4分)(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温度,湿度或者说气候都可)。(3分)28.(1)分别是孔子、韩非子。(4分)各属于儒家、法家。(4分)(2)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分)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6分)(列出三条即可)(3)不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分)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