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855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建议1.关于章节引入的设计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好的开头不仅能够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节,本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由于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也可

2、以考虑从人类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入手。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若有条件,可以出示装有血液(离心后)和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代替图片,这样的情景更为直观和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有关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血浆实物,或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时曾经做过的

3、观察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写得比较具体,而且配有插图,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同时参考教科书中的图11和13,进行独立思考,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三者间的关系。在看图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这是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在联系的基础。教材提供的插图只反映人体局部组织中的情况,要说明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必要再提供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整体图,有助于学生建立对人体细胞外液的整体认

4、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个更为抽象、更难以理解的深层次问题。一般的讲解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等讨论活动,使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资料分析中,5个讨论题是为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设计的,讨论题1和2是围绕细胞外液成分设置的;讨论题3和4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有关;讨论题5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有关。要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5个题的讨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可以把他们分成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讨论,并自学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简

5、单总结;对于基础较差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宜给予适当的引导,再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分阶段进行讨论。如学习细胞外液成分时,先讨论1、2题,学习渗透压和酸碱度时,再讨论3、4题,第5题则可以放到“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标题下的“思考与讨论”中去,这样做有利于分散难点,突破每一阶段的重点。3.以任务驱动讨论的开展,以讨论促进任务的完成,通过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最终实现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充分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必修1中学过的物质出入细胞的内容及初中学过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联系紧密。教材提供了“思考与讨论”和“技能训练”两项学生活动

6、,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时,建议将“技能训练”作为一项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独立完成。学生在接受任务后,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二是选择哪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这时他们就会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同时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就自己面临的问题开展讨论,也可根据“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是带着任务参与讨论的,因此会很投入、很积极

7、,讨论的效果就能得到保证。讨论结束后,应由学生或教师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为课下完成任务奠定基础。同时,最好提供给学生一个制作好的范例,如图解(见图11)或课件,使学生明确这项任务的要求,即制作时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其次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应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地、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参考资料食物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以为酸的东西就是酸性食物,其实,这些东西正是典型的碱性食物,因为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即

8、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的多少。与食物的酸碱性密切相关的元素有八种:钾、钠、钙、镁、铁、磷、氯、硫。前五种进入人体之后,就呈现碱性反应(碱性元素),后三种进入人体后就变成磷酸、盐酸、硫酸等,而呈现酸性反应(酸性元素)。判定某一类食物的酸碱性时,完全依据酸性元素、碱性元素的含量比率而定,实验室里化学家们将食物经过燃烧,烧成灰(100克食物放在坩锅里加热),再取出以水溶解,测定其酸碱度。因为食物燃烧后,剩下的灰质中会残留上述八种矿质元素,溶解后离子化,就可测定出其酸碱度。大部分动物性食物、大多数谷类、部分坚果类属于酸性食物。碱性食物包括多数蔬菜类、水果类、海藻类,换言之,低热量的植物性食

9、物几乎都是碱性食物。食用醋及酸味的水果含有机酸,如醋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进入体内被吸收后,很快会通过各种代谢反应代谢成其他物质,对人体几乎无影响。健康人的体液应呈微碱性(pH为7.37.4),这样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保持良好状态,人的精力充沛。近年来科学研究又发现,人的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也有密切关系,在体液的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偏酸性者(即pH偏低)智商较低,偏碱性者(即pH偏高)智商较高。体液偏酸性的孩子脾气暴躁,多动,学习精力不集中并易疲劳,且也容易患感冒、龋齿、牙周病。其原因在于缺少碱性无机盐,而它们对人体激素分泌和神经活动起至关重

10、要的作用。如镁可影响到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缺镁最突出的症状是容易产生疲劳感,还会导致失眠、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不安。科学家认为,改善这些孩子的饮食结构,多吃碱性食物,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一大措施。少数女性不仅皮肤粗糙,还有雀斑沉着,其实,这也与“酸性”食物摄取过多有些关系。血液酸度增高后,体内新陈代谢减弱,血液循环也减慢,致使表皮细胞失去弹性,皮肤变得松弛、粗糙、起皱或有色素沉着。这时应多吃些矿物质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使血液里的污物及时得到排除,使皮肤恢复光泽。弱碱性食物有益于长寿。高加索地区的许多闻名于世的长寿村中,不少人能活到130140岁,那里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食物或补药供人享用,唯

11、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饮水呈微碱性,pH为7.27.4,与人血液的pH几乎相同。微碱性的水,可使血管保持柔软和不硬化,使血压偏低,脉搏正常,科学家由此认定:弱碱性食物有益于长寿。研究发现,多食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美国一位病理学家指出,只有体液呈现弱碱性才能保持人体健康。人在健身运动后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乳酸类物质,使人感到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所以,此时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来平衡体液的酸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