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56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岳麓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考点1|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背景根本原因: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2)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强。(3)影响经济方面: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世界贸易严重下滑。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罗斯

2、福新政(1)背景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剧了危机。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措施金融整顿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工业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防止生产过剩农业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控制市场价格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并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3)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调整。(5)影

3、响直接影响: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深远影响: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3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2)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3)评价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

4、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史料一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史料二(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

5、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学会读史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根据可知其措施为制定农业法案;根据可归纳其措施为减耕减产;根据可归纳其措施为补贴农业。史料二阐述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体现了政

6、府主导和以工代赈;说明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其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提示】措施: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理解: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2)根据史料二,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提示】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任答三点即可)。时代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维拓

7、展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1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

8、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解析】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大幅增加表明了工业实现了复兴,故B项正确。【答案】B2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调节农业生产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解析】A项是为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9、与工人收入无关,错误;材料反映了罗斯福认识到要使工人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才能刺激消费,保证工厂和农场的运作,符合“以工代赈”思想,故B项正确;C项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与工人收入无关,错误;D项与新政措施不符。【答案】B3“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这种“和谐”的实质是()A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B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C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D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解析】根据题目中“共同支持的改革”“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可

10、以推断该改革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仍然是资产阶级执政,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仍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不会涉及向无产阶级政权的和平过渡,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发达国家吸取大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2)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3

11、)评价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局限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2“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2)含义:资本家和企业普通职工都拥有股票,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3)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3“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化的要求。(2)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3)影响: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营者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

12、重要组成部分。4福利国家的出现(1)基础:战后发达国家生产力提高。(2)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3)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4)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5)实质:是由国家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6)影响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福利制度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

13、的积极性,而且不能误认为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520世纪70年代的新变化(1)原因: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2)表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一)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史料一罗斯福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史料二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史料三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戴高乐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增强。信

14、息体现出新政前后政府角色的转变。史料二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信息说明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史料三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国家实行经济计划。信息指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信息指市场的自发调节和企业的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_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显著增强。史料二反映了战后西欧的_政策,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方式。史料三指出了计划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生产的_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提示】政府国有化盲目(2)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众多的新变化,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提示】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容纳能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思维拓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实质及利弊(1)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政策。它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进行宏观调控。(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利: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