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544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3.12 荷花淀随堂巩固(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荷花淀一、语基落实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吆喝(yo)泅水(qi)吮吸(shn)凫水(f)B.摇橹(l)艾蒿(ho)憧憬(chng)膝盖(q)C.联袂(mi)解剖(po)酗酒(x)撅嘴(ju)D.归巢(cho)菱角(lng)踝骨(lu)鲜嫩(nn)解析:B项,“膝”应读“x”;C项,“剖”应读“pu”;D项,“踝”应读“hui”。答案:A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她像坐在一片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A.一大

2、片晶莹斑斓笼起B.一大堆银白银白浮起C.一大片洁白洁白笼起D.一大堆晶莹斑斓浮着解析:根据“席”“雪地”“云彩”“雾”等词确定相应的词。答案:C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黑单裤卷过了膝盖,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光着脚。B.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C.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D.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解析:A项,语序不当,“头戴一顶大草帽,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应为“

3、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答案:A4下面语段的语序被打乱了,请重新为之排序。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解析:逻辑顺序是“有苇地”“出苇子”“编席”“卖席”(买席)。答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

4、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

5、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

6、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5“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解析:抓住“低着头”“总是”“积极”等词,结合具体语境作答。参考答案:像表扬,又带埋怨,表现水生嫂对丈夫作出这一决定的理解与宽容,显示其率真、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6揣摩“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这句话揭示了水生嫂怎样的精神世界?解析:联系上下文水生嫂的言行作答。参考答案:“你走,我不拦你”说明大敌当前,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军。“家里怎么办?”是希望丈夫在出发前能够考虑一下的问题。这是一种含有深情的“启发”却并不要求他来解决。7结合课文评价水生嫂在送水生参

7、军问题上的表现。解析:根据上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和选文中的“你走,我不拦你”等语句作答。参考答案:在这一问题上,水生嫂感情上是有矛盾的,她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丈夫,关心他的安危,但在民族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矛盾时,她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支持丈夫安心去打仗。表现在党的领导教育下,根据地劳动妇女思想意识的觉醒。8水生对妻子嘱咐的最后一句话:“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又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感情?解析:联系全文,结合本文的主旨作答。参考答案:这表现了水生嫂已经抑制不住激动的感情,这是她把个人奉献给祖国、下定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的表现。这不是软弱,不是悲伤

8、,而是坚强,是勇敢。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中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在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伟大精神的感召下,舍弃个人报效祖国的崇高思想和爱国热忱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表现。阅读鉴赏(20分)(2011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这是你的战争!”宗璞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历史系教授

9、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

10、块湿布了。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

11、“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

12、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4分)解析:本题特别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答题的区间是第3节,是这节中的“师生问答”的内容;从内

13、容的角度,分析与上下文的人和事叙写的关联。真正读懂文本,具有相应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是我们科学备考的目标。参考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2文中关于手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解析:细节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手帕这个细节在文本的第4节。答题需要注意“人物”应包括老师和学生们,要说明的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答题的重点,只要求“说明”,不需要结合描写内容分析。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

14、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5分)解析:从对比的手法入手,提示答案的两个角度:既要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又要分析两个场景的不同。前一个角度比较简单,后一个角度是全新的问法。需要考生仔细揣摩文本和命题者的考点指向,这两个场景确实各具特色,准确表述,难度很大。参考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

15、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涵诗意。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5分)解析:第1节和第5节都是以雪起笔,腊梅林出现在第5节和第6节的结尾。解读小说中的自然环境这一要素的作用,必须联系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特征。第一问正是要求从这两个方面阐述深刻寓意的。第二问明确要求,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来解读自然之景。不能忽视的是,必须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孟老师和几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