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292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岳麓版必修1基础夯实1.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最终确立答案:A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两部文献就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

2、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解读图片信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A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B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的共同点是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民主,故选C项。答案:C3.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份应该是()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解析:第一届全国人大是1954年召开的。答案:C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

3、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2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人大代表D.政协委员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之前,全国通过普选产生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会议。C项正确。答案:C5.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

4、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答案:C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弊病”,可知这个制度属于政党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7

5、.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解析:材料信息“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代行过人大的职权。答案:A8.“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6、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此题应选C项。答案:C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的称呼不再具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7、故A项正确。答案:A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

8、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参考答案:(1)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改革没有完成;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2)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变

9、成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3)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它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能力提升1.(2015安徽文综)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答案:C2.“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

10、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材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解析:根据材料“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可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答案:A3.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11、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协助国家机关”,并根据“1954年”这一重要的时间点,可判断出此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召开,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答案:D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请完成:(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参考答案:(1)机构:军机处。影响: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