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212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师用书 北师大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教材整理1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经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2)政治: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3)思想: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动摇。2著作著有焚书藏书等。3思想(1)公开以“异端”自命。(2)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4影响(1)李贽的平等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否定了封建特权。(2)李贽的自由观反对封建

2、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3)李贽的思想在当时惊世骇俗,引起了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对李贽“异端”思想的认识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教材整理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2共同点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3代表人物及主张(1)黄宗羲政治上a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b提出了

3、“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顾炎武批判宋明理学,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3)王夫之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是客观规律。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坚持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反对复古,主张“趋时更新”。4影响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局限性有哪些?【提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

4、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没落,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李贽。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空谈心性的学风,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发展。探究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史 料解 读史料一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

5、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注意一史料出处: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抓住关键语句“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分析归纳其主张。史料二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日知录注意从史料二出处日知录和关键语句“以空言,代实学”“荒”“乱”归纳顾炎武的主张。【史料应用】1史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特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2针对史料二中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提示】经世致用。【史论拓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反传统、反教条。以“

6、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2)评价积极性: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

7、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解题模板】抓关键题干中“离经叛道”是解题的关键词,然后再结合李贽的思想进行判断排易误李贽仅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世人盲从孔子,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项说法错误;李贽并没有提出君民共主的思想,B项说法与李贽无关;李贽批判道学家即理学家,而不是批判道家学说,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验结论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

8、调人正当的私欲,被称为“离经叛道”,主要是指他向宋明理学权威发起了挑战【答案】D1“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这一言论,表明()【导学号:00910015】A他反对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B他维护孔子的绝对权威C他认为孔子是千古圣人D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彻底丧失【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言论作为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某位思想家针锋相对: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位思想家是()A王

9、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李贽【解析】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答案】D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导学号:00910016】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建立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解析】题干强调以“天下之法”否定“一家之法”实际是否定了君主专制;以“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强调了法治的突出地位,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与题干无关;C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

10、【答案】D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导学号:00910017】A体现当时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表明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态度C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解析】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为本,工商为末,商人的地位很低,故A、B两项错误;C项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正确,反映了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决定作用。【答案】D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解析】根据材料中“静者含动,

11、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0910018】材料一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顾炎武(1)概括归纳材料一的主张。(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解析】第(1)(2)问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归纳和概括。第(3)问则要考虑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要从经济方面归纳。【答案】(1)主张限制君权,实行“众治”。(2)都肯定人的私欲。(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