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238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人民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江苏考试说明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1)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2)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知识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另起炉灶”与“一边倒”,民族解放,(2)外交政策: 的 外交。,独立自主,和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为争

2、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 ,周恩来在会见 代表团时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表明中国外交的_。,1953年12月,印度,成熟,3.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年) 目的:为和平解决 和 问题。 成果:中国代表团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协议。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朝鲜问题,印度支那,(2)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成果:中国代表团提

3、出“ ”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_国家间的联系,形成了“万隆精神”。,求同存异,亚非,知识点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1.重返联合国,双重代表权,(2)过程: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26,国际地位,2.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 共同的需求。 美国: 政策的失败,美苏 的需要,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中国:打破 ,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双方,孤立遏制中国,外交僵局,争霸,基辛格,上海联合,公报,外交关系,3.中日邦交正常化,(2)概况: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 ,

4、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知识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外交政策的调整,(1)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结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活跃的多边外交,(1)背景: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 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特别是在2000年江泽民出席 会晤和倡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3)意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千年首脑,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

5、现实意义。,考向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研读,史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史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提出54周年,1.史料一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为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方针。 2.史料二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创新性;“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3.史料三反映出,从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独立自主”与“一边倒”政策是否矛盾?说明理由。,提示:不矛盾。“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

7、目地顺从苏联而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依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示:它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史论归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

8、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命题分析,考法1 从国家利益角度考查“一边倒”政策。“一边倒”体现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解题时注意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进行分析。 考法2 从创新性角度命题。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按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敌我到按照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步成熟。解题时需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分析。 考法3 从彰显国际地位角度命题。新

9、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思想体现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题时需结合两次会议的特点和意义分析。,1.(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 1954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与“越南南北实现停战”无关,故B项错误;1

10、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万隆会议期间”。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1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错误。1955年时,中国尚未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故C项错误。“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这些信息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正确。 答案 D,考向二 不同阶段中国外交的调整,史料研读,史料一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

12、建交状况曲线图。,史料二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史料三 1990年,中国军队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史料一曲线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2.史料二从两个角度分析美国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原因,“遏制已过时”,意味着以前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对抗的同时,在中国问题上找个依靠”,表明美国意图利用中国对抗苏联。 3

13、.史料三信息体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1972年前后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提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综合三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提示: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史论归纳 新中国外交的四次调整,(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

14、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表现为与日、美建交。,(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如加入世贸组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到发展为积极谋求建立合理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命题分析,考法1 从历史演变角度命题。中美

15、关系经历了从“尾随英法”到“独立侵华”,从“结盟抗日”到“扶蒋”,从“孤立封锁”到正常化的历程。解题时从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史实分析。 考法2 从国家立意角度命题。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国家关系的基础和载体。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正是符合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好体现。解题时需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分析。 考法3 从大国关系角度命题。中美关系改善,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推动了中日关系的缓和。解题时需结合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1.(2012江苏单科,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

16、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 解读题干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实行相对封闭的对外政策,而20世纪70年代末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逐渐转向对外开放,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