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911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六),主题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传统观念的挑战,【主题综述】 (1)“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特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2)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相对于传统观念是巨大的突破和挑战。,【对点训练1】 (2018山东临沂模拟)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

2、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解析 据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以最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故选A项;材料“仍兼讲中学”留学课程坚持中西并举,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留学教育的最终宗旨是培养封建君主专制下的忠实奴仆,故D项错误。 答案 A,主题二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转型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通史阐释】 (1)从政治角度看: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3、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从政治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2)从经济折射点看: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武力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第一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3)从社会生活折射点看:近代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在通商口岸传入,客观上推动中国社会生活的

4、近代化。 (4)从思想折射点看:鸦片战争使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同时地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并付诸实践。,【对点训练2】 (2018四川宜宾调研)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 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 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的锐减 B.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税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转入低谷,

5、解析 据题干材料“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 答案 B,主题三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比较 【中外对比】,【对点训练3】 (2018山东淄博模拟)有学者在论述中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 ) 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 D.依

6、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 根据题干中“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得知:传统儒家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故选B项。 答案 B,历史解释从本质上看待和评判史事叙述的能力,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所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

7、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载体形式之一。,(2017课标全国,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 本题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近代洋务派举办洋务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解读如下: 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

8、吨税金达1两以上”到“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故C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因而“保证”一词言过其实,故D项错误。 答案 A,(1)要注意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要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3)要充分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 (4)要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