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812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模块专题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2-,1.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3-,6.物质的变质及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探究仍是考查重点。 实验探究题主要取材于实验情景、日常生活情景和社会问题情景等;出题方式主要有文字叙述、图表数据、实验装置及实验报告等形式;探究内容是从“情景设置”中提出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小课题,比如物质的化学成分、组成、结

2、构、性质、制备、用途、元素含量或数据处理、理论推断等。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起来新颖独特,要求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却往往很基础。,-4-,类型1 气体成分的探究 【考题】(2015广东)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含可燃性气体CO; ()含可燃性气体CH4; ()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5-,【进行实验】,-6-,【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而

3、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其方法是 。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7-,解析:【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水倒完,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这样就收集了一瓶地下水道中的气体。 【进行实验】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可用氢氧化钠除去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水、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

4、学认为猜想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CO的存在,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其方法是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拓展】由于地下水道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通风。,-8-,答案:【收集气体】瓶内水倒完;【进行实验】 H2O;变蓝色;CO2【作出判断】,CO,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拓展】通风。 解题对策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还有在检验的过程如何除去干扰的气体的相关知识,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实验的注

5、意事项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9-,类型2 固体的组成的探究 【考题】(2016广东)小明在课外阅读中得知:氢氧化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Ca(OH)2 CuO+X,于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并对氢氧化铜进行加热。 (1)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制取氢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在加热氢氧化铜时,发现蓝色固体先变成黑色;继续高温灼烧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同时有气体产生。为弄清这种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H2SO4 Cu+CuSO4+H2O。

6、 【提出猜想】红色固体是:.Cu .Cu2O . 。,-10-,【进行实验】,【结论分析】 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现象。 氧化铜高温灼烧由黑色变成红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如要确定1.44g红色固体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 ,再通过 得出结论。,-11-,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 (2)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可用CuSO4溶液与KOH溶液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铜。 (3)根据查阅资料知猜想为:有Cu也有Cu2O;在进行实验中由

7、于Cu2O+H2SO4 Cu+CuSO4+H2O知,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固体减少;并得红色固体,说明1.44g红色固体一定有:Cu2O。此实验现象是由Cu2O与硫酸反应产生的,猜想、猜想都有Cu2O,小明认为猜想正确,小明的判断不严谨;氧化铜高温灼烧由黑色变成红色是生成了Cu2O和O2;如要确定1.44g红色固体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操作是称量最后得到的红色固体质量,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12-,答案:(1)H2O;(2)CuSO4+2KOH Cu(OH)2+K2SO4;(3)Cu 和Cu2O;Cu2O; 【结论分析】;4CuO 2Cu2O+O2;称量最后得到的红色固体质量,计算得出结论 解题对策

8、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探究的现象,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有时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来定量确定物质的组成。,-13-,类型3 反应后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考题】(2017广东)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14-,(l)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 ;.Mg(OH)2和BaSO4;.Mg(OH)2和MgCO3。,-15-,【实验方

9、案】,【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 。,-16-,解析:(1)甲实验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镁可以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镁,所以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17-,(3)【提出猜想】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乙中硫酸镁与甲中的氢氧化钡、碳酸钠或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镁沉淀或硫酸钡沉淀;如果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恰

10、好完全反应,则硫酸镁与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白色沉淀为:.Mg(OH)2;如果氢氧化钡有剩余,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BaSO4;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白色沉淀为:.Mg(OH)2和MgCO3;【实验方案】根据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硫酸钡不溶于酸,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计实验。【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滴加的碳酸钠过量,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18-,答案:(1)Ba(OH)2+Na2CO3 BaCO3+2NaOH;(2)镁条表

11、面出现红色固体;(3)【提出猜想】Mg(OH)2;【实验方案】Mg(OH)2+2HCl MgCl2+2H2O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产生【拓展与思考】滴加的碳酸钠过量;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 解题对策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是反应物是否有过量现象,然后结合反应后的生成物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9-,一、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 1.氢氧化钠的变质及检验,Na2CO3,-20-,Na2CO3,盐酸,气泡,氯化钡,白色沉淀,酚酞,-21-,2.氢氧化钙的变质及检验,CaCO3,Ca(OH)2,CaCO3,盐酸,气泡,气泡,酚酞,-22-,3.氧化钙的变质

12、及检验,二、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1.中和反应后存在三种情况:,外壁发烫,酸,碱,石蕊溶液,-23-,2.复分解反应后溶质存在三种情况:,3.金属回收与废水处理,B,A,锌,铁,酸,-24-,三、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 1.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探究,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化学性质,-25-,2.反应条件、影响因素的探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一定温度,氧气,水,盐溶液,气体,-26-,四、涉及数据分析的定量探究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或极值法,通过计算进行判断。 五、涉及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探究 评价时要考虑: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实验方法是否科学、简便;现象是否明显;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13、推断是否完整严密等。,-27-,1.理解提出的探究问题,紧扣探究的问题,从多角度、多方向分析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及基础知识,正确推理,得出结论。 2.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要学会控制变量与不变量,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 3.有关物质成分或变质的探究实际上就是要确定物质是否存在,要通过物质的特殊反应,产生明显现象来验证。,-28-,1.(2017益阳)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2),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29-,(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 碳酸钠。 (2)乙同

14、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 CaCO3+2NaCl。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30-,(3)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三,理由是 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中的盐酸完全反应。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

15、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4)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 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是正确的结论。,-31-,2.(2017本溪)皮蛋又称松花蛋,因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某兴趣小组在市场上获得了少许腌制皮蛋的原料。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 【提出问题】(1)白色沉淀A是什么? (2)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1)白色沉淀A是CaCO3, 请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

16、学方程式Ca(OH)2+Na2CO3 CaCO3+2NaOH。,-32-,(2)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三种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33-,【拓展提升】 (1)向步骤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验证并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2)小妮同学认为若将步骤I中的Ba(NO3)2溶液换为B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3)小轩同学认为向滤液B中先加入酚酞溶液,后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也能得出滤液B的溶质中含有Na2CO3和NaOH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同意,加入Ba(NO3)2溶液后,若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红色不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