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79876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2016-2017年第一学期五四制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东营地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七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温馨提示: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

2、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3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不同的房屋。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因素应是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劳动技术 D.自然条件4.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半坡遗址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遗址AB C D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下列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是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6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右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7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A秦 B夏 C商 D周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后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9年9. 从夏、商的灭亡中,可以说明一个朝代的衰亡往往与下列哪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A外族的入侵 B当政者的暴政 C国家的分裂 D民族关系不融洽1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A 夏朝 B商朝 C 半坡原始居民 D 西周11. “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

4、制12. 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 B C D13“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从春秋到战国的过渡中,发生的重大变故有三家分晋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 田氏代齐A B C D14.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 B、 C、 D、15.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

5、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16. 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17.商鞅变法时期,某百姓辛勤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被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允许经商18.下列战役与项羽有关的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马陵之战D、桂陵之战19、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6、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D推行郡县制21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A. B. C. D.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2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各地前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请问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23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指导思想接近于: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24 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A推行郡县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 25、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7、李白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商鞅变法 D秦统一六国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小题,50分。)26(共10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步骤一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二的房屋名称叫什么?(2分)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步骤二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1分)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1分)步骤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

8、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2分) (4)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分)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请回答:(1)材料反映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3分)(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2分)(4)商鞅在秦

9、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5)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2分)(2)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2分)(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1分)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哪些措施?(4分)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4)秦皇采取的哪项措施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29、(9分)材料一:材料二:“富

10、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一人物是谁?(1分)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1分)教育上有何贡献?(3分) 材料二这段话是谁的?(1分)他的主张是什么?(3分)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答案选择题答案:1-5CBDCB 6-10 DBCBB11-15 BACBD 1620AABBC 21-25ADCCD26(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各一分共2分)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分)(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 (各一分共2分)(3)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2分)(4)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

11、续发展之路(2分)27、(1)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各一分共3分)(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5)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4分)28、1)指的是秦始皇嬴政。(2分)(2)结束了春秋战国过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2分)(3)统一文字

12、;(1分)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与道路的宽窄;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开发南疆,开凿灵渠。(4分)意义: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统一国家的统治。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4分,每答出其中一个意义给1分)(4)焚书坑儒。29、(1)孔子 (1分) 儒家学派 (1分)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3分)(2)孟子 (1分)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分) 智汇文库 专业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