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9240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淝水之战(重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重点)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重难点),学习目标:,一、淝水之战,苻 坚,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1、背景:,淝水之战形势图,2、经过:南下进攻东晋,交战双方,时 间,结 果,主要人物,3、影响,前秦: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东晋:8万。,383年,东晋大败前秦,前秦,东晋,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解除北方威胁,使江南经济发展。,起 因,前秦意图统一全国,地 点,特 点,以少胜多,淝水,前秦:苻坚;东晋:谢安,淝水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投鞭断流,相关史事:书87页,猜一猜,鲜卑族,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大兴安岭走来的民族,敕 勒 川,阴 山 下,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天 苍 苍 野 茫 茫,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敕勒歌,鲜卑,鲜卑,晋,西,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阴山地区鲜卑族拓拔部,386年,拓拔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北方民族交融已成趋势),拓拔珪,1、孝文帝改革背景:,孝文帝,北魏统一

3、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解读“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鲜卑族拓拔部如何治理北方?,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1)迁都,494年 孝文帝 迁都洛阳,原因,意义,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4、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对洛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洛阳在中国的地理位置,(2)推行汉化:,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文化呢?,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迁都之后推行汉化:,以汉服代替

5、鲜卑服,北魏文官俑,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法律,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3、孝文帝改革意义:,背

6、景,措施,意义:,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北方各民族交融成为趋势。,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对于北方汉族来说是一个征服者,他为什么不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原汉族地区,却要向汉族学习,实施汉化政策呢?,思维点击,南北朝地图,北朝:,南朝:,你能填一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表吗?,南北朝,北 魏,东 魏,西 魏,北 齐,北 周,宋,齐,梁,陈,隋 的 统 一,1、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平城。 2、孝文帝在实行汉化的过程中,带头将自己的姓氏由“拓拔”改姓“陆”。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一试身手,错改正,对打勾。,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孝文帝统一了黄河流域,D,认真选一选,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请回答:,(1)例举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2)你知道这场改革的前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吗?,北魏孝文帝改革,语言、服饰、姓氏、婚姻、官制、礼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