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970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五部分 回顾核心知识求突破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一、小说艺术技巧,突破小说核心知识,二、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驴阿四,迟子建 东北光复前,在哈尔滨的平房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很怪,虽然那几幢高低不同的房屋被铁丝网围起,而且间距不远皆有哨兵把守,却不见荷枪实弹的士兵进进出出。附近村屯的农民来这近旁耕种,都觉得蹊跷。 后来渐渐传出消息,说那是支“老鼠部队”,专门有人研制细菌,在老鼠和活人身上做试验,是座“魔鬼窟”。于是农民就害怕了起来,再去田里劳作时战战兢兢的,唯恐被日本人捉去当实验材料。,果然,这支部队开始向农民大量征集黄鼠,每月每户必须上缴五只。黄鼠是一种身体细长的动物,四肢短小

2、,尾巴蓬松着,除背部为棕灰色外,其余皆为黄色。当地人叫它“黄皮子”,其实它的学名叫“黄鼬”。黄皮子也的确是一个无赖。白天你见不到它,一到夜晚,它却从仓房、柴火垛或者杂货堆里招招摇摇地出来了。村民都很烦它,但又不敢捉它。据说这东西有时会放出一股气息,人闻了会癫狂,所以捉它的人无不心怀恐惧。,六村人中有一个叫阿四的,他在那支“老鼠部队”旁种了两亩地,还和老婆开了一爿豆腐店。做豆腐的人家少不了要养一头驴,用来拉磨。阿四家就有一头黑驴。一般人家的驴都很肮脏,一身的泥土,可阿四家的驴却被伺候得极其干净。它的毛发油光光的,看不见一丝灰星,驴就仿佛披着一整块黑缎子似的。 阿四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不怕捉黄

3、鼠。夜晚他蹲在鸡架旁,徒手候着黄鼠。当它摇着大尾巴而来,刚要把爪子伸向鸡时,阿四已眼疾手快地活捉了它,将它投入铁丝笼中。左邻右舍有不敢捉黄鼠的,就求助于阿四。阿四人极爽快,一求即应。所以“老鼠部队”征集黄鼠时,阿四比谁都忙,晚上蹲在鸡架或柴垛旁,机敏而辛劳地捉着黄鼠。交不上黄鼠的人家是要挨罚的。阿四帮人捉了黄鼠,等于救人于难,邻人也用多种方式犒劳他。,阿四白日去农田劳作,有一次他溜到“黄鼠部队”的铁丝网前,他听不见人语,倒闻得一些牲口的叫声,比如马和牛的叫声。他回家跟老婆说这事,倒遭了顿骂,以后去田里,便不再冒险。 有一天阿四为了往田里运肥料,就把驴牵来了。驴身上吊着两个草袋,里面装着粪。阿四

4、见白菜长得又黄又瘦,担心土地的养分不足,想给它追追肥。 那天非常热,阿四追完肥,就躺在垄间睡着了。等他醒来,驴不见了。空荡荡的大地上,连个驴的影子都没有了。阿四想着它也许自己回家了,牲口都有灵性,认得家门的。 阿四回了家,仍未见驴。满村子找遍了,也还是没有。老婆骂他丢了驴,说以后还怎么做豆腐。,邻人听说阿四把驴丢了,就对他说,这驴一定是让“老鼠部队”的人抓去做试验了,找也是白找,趁早死心得了。 阿四家没了驴,他老婆就自己天天清晨起来推磨。她骂阿四:“好好的驴你给我丢了,让我遭个驴罪!”阿四急了,说:“我给你找驴去,找不到不回家!”说着,就出了家门,他老婆只当他是说气话,并不在意。 阿四这一走就

5、是一个月。驴没回来,他也没回来。大家猜他是去“老鼠部队”要驴去了,可谁又敢去那里找阿四呢?,一个初秋的下午,阿四回来了。他衣衫褴褛,丢了一条胳膊,脸上满是被鞭打的伤痕,看人时直打哆嗦,而且见了谁都不认识。人们把阿四领回家,他竟然连老婆孩子也不认识了,而且一句话也不会说,不在屋里待,偏偏要住在驴圈里,在地上跟驴似的滚爬,时时发出驴的叫声。村民都说,阿四没找着驴,自己倒成了驴,于是就叫他“驴阿四”。 驴阿四吃住都在驴圈里,时常嚼草吃,一到正午,他就“欧唔欧唔”像驴一样叫,那声音很苍凉,让人听了心酸。没熬到东北光复,驴阿四就死了。六村的人终于盼来了日本人战败,当他们看到“老鼠部队”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

6、一片废墟时,都叹息着说:“可惜了驴阿四!” (原文有删节),1.小说第一段交代特殊部队的情况,对全文有何作用?,解析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章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事情的起因交代特殊部队的情况,紧接着下文写“渐渐传出消息”;这段还写了附近村屯的农民在这近旁耕种,下文阿四的故事是由此而引起的。 答案 交代这支特殊部队的“神秘”,引出下面的传言;附近村屯的农民在这近旁耕种,为下文驴阿四的故事作铺垫。,2.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阿四捉黄鼠,为什么?,解析 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阿四捉黄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上文写百姓的传言,而下文写日军向农民大量征集黄鼠,阿四代乡

7、亲捉黄鼠,都印证了传言;这样写也更全面地刻画了阿四这一形象;阿四捉黄鼠的胆大与下文他被迫害后的惨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日军的残暴。 答案 情节发展的需要。写阿四捉黄鼠,从侧面印证了那是支“老鼠部队”。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这样突出了阿四胆大、善良的性格特点,使其形象更丰满。和后文他遭到迫害后的惨状形成对比,突出日军的残暴。,3.小说中的阿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紧扣故事情节。可先用一句话确定人物的职业和社会地位:阿四是个农民,身处社会底层。然后再根据故事的内容,逐一概括分析驴阿四的形象特点。 答案 阿四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为人勤快:种地、开豆腐店,连养的驴都伺候

8、得极其干净。胆大机灵:能徒手捉黄鼠,敢溜到老鼠部队的铁丝网前。热心助人:左邻右舍有不敢捉黄鼠的,就求助于阿四,阿四一求即应。性格倔强:驴丢了,被老婆骂,不顾劝说到日军那儿找驴,酿成悲剧。,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作者的情感取向。,解析 探究题要立足文本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内容分析。如写“老鼠部队”拿中国百姓做试验,这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倒行逆施的血泪控诉,其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其他答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概括得出。 答案 阿四因找驴而落入“老鼠部队”成为牺牲品,表现了作者对战争中饱受磨难的百姓的同情。日军“老鼠部队”拿中国百姓做试验,表现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强烈愤恨。村民劝

9、阿四不要找驴,对阿四的悲惨命运叹息,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善良、质朴的赞美。“老鼠部队”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一片废墟,表现了作者对“老鼠部队”最终覆灭的痛快之情。,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突破散文核心知识,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或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优秀的散文常常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

10、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二、散文的分类,三、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四、散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五、散文的结构,六、散文的主题,七、散文的选材与风格,八、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苦 夏,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

11、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这长长的夏么?,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

12、;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

13、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

14、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有删改),1.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

15、有什么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其实还涉及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答案 承上启下,前文将自然四季与生命四季巧妙联系起来,此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夏季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两个“最”的反复和反问句式的运用,突出了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2.结合原文,完成问题。,(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意。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16、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2)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能力。注意“苦”的深层意义,联系文本探究。就本句来讲,可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苦”“原”“蜜”具体指代什么,结合文意作答即可。,答案 (1)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乐;遭遇人生的艰难后,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 (2)苦难从根本上说能磨砺人的意志,让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3.文章第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解析 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段相关内容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 答案 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或喜爱),强调(衬托,或呼应了上文)对夏天的深刻认识,丰富(或充实)了文章的内容。,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意的能力。概括文意的基本方法有:(1)抓住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