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876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一 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核心知识通关】 1.能源的分类和能源消费结构: (1)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包括_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 太阳能等。,水,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_、石油、天然气等矿物 能源,它们是经过漫长的_形成的。 (2)能源消费结构。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中国以_为主,世界以_为主。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三大优势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_条件好。 (2)_广阔。 (3)位置适中,_比较便利。,煤炭,地质时期,煤炭,石油,开采,市场,交通,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

2、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_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铁路运输,(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_: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坑口电站,【规律方法】 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方法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评价。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水资源短缺。

3、 a.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b.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经典例题导悟】 (2014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图。,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思维流程】,【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高考模拟精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

4、油、天然气产地,其产量分别占俄罗斯总产量的70%和90%,并大量输送到俄罗斯其他地区及欧洲多国。下图为西西伯利亚地区图。,(1)简述石油、天然气输出对西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2)依据图中信息,概括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类型,并简述该地区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解析】第(1)题,积极影响从资源输出对经济、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社会就业等方面回答。第(2)题,结合图例即可分析判断出资源类型;开发不利条件主要结合西西伯利亚地区寒冷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答案:(1)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及国家间经济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2)资源类型

5、:矿产、土地、水、森林。 开发不利条件: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自然条件不利于资源开发;交通运输不便。,【加固训练】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能源进口统计及预测数据。,材料二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特征。 (2)分析我国推广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意义。 (3)评价分布式电源在新疆大规模建

6、设可利用的主要资源类型及发展的条件。,【解析】第(1)题,我国进口的主要能源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第(2)题,分布式电源的推广,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分布式电源利用的主要是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评价分布式电源在新疆大规模建设的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答案:(1)我国能源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进口增长速度快。 (2)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光伏产业等的发展。 (3)太阳能。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发电量大;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

7、消费需求小,市场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分布式电源设备的建设和电能的输送。,考点二 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与治理 【核心知识通关】 1.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单一,煤炭,(2)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行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 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 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结果:由单一结构转变为_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 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煤焦,化,多元,2.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1)煤炭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开挖地表,排弃土石,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重化工的发展造成_。,“三废”污染,(2)保护与治理措施。 提高煤

8、炭的利用技术:以_为先导,大力推动 以煤炭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 a.对原有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 加值方向发展。 b.大力发展_、高新技术产业等。 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技术创新,重化工业,农业、轻纺工业,【规律方法】 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9、。,(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4)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经典例题导悟】 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

10、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思维流程】,【答案】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可任答两点),【高考模拟精练】 (2016株洲模拟)中国与巴基斯坦能源合作项目包括北部地区的水电、南部沿海地区的风电和核电、中东部地区的太阳能发电。读巴基斯坦能源供应结构及发展规划表,回答1、2题。,1.据表可推测巴基斯坦 ( ) A.石油价格增幅比天然气要快 B.受全球变暖影响降水量减少 C.煤炭、核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D.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

11、2.中国与巴基斯坦能源合作项目的三个地区说明 了 ( ) A.南部沿海科技人才多 B.南部沿海台风登陆频次高 C.中东部太阳能丰富且地价便宜 D.北部修建水库大坝的地质条件好,【解析】1选D,2选C。第1题,能源的价格与市场供给有关,无法准确推测价格变化;全球变暖与降水减少无直接关联;据图中数据知,石油、天然气、煤炭将成为主要能源;从表中可以看出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比重在提高。第2题,南部沿海多大风且频繁,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会对基础设施造成危害;中东部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且地价便宜;北部修建水库大坝的地形条件好,且降水多、水量大。,【加固训练】 1.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

12、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2)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高技术工业 D.农产品加工工业,(2)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 成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 B. C. D.,【解析】(1)选B,(2)选D。第(1)题,由材料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开发初期,

13、最适合发展采掘工业和高耗能工业。第(2)题,由发展模式图知,煤炭有发电、焦化、化工等多种模式,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同时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被回收利用,对废水进行处理,既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2.(2016宁夏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瑞典地处北欧,是工业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是瑞典的骨干产业之一,瑞典80%以上的钢铁产品用来出口。哥德堡是瑞典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大工业城市,港口终年不冻,是瑞典和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埠。,材料二 瑞典能源种类及总量(单位:10亿kWh),(1)简述哥德堡港冬季不结冰

14、的原因。 (2)分析瑞典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出与1970年相比,2006年瑞典能源体系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题,影响气温的因素应从纬度位置、洋 流、大气环流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欧洲西 部地区,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输送大量热量,同时沿岸北 大西洋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哥德堡港沿海水温较 高,故终年不冻。第(2)题,工业区位条件应从资源、交 通、市场、政策、科技等角度分析。据图例可知,瑞典 铁、石油资源丰富,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阔。第(3)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与1970年相比,2006年瑞典能源体系的变化特点为:石油等化石能源在

15、能源体系中比例逐步减少,可再生能源总量增大,核能比例提高,出现新的能源,如风能等。化石燃料的减少和新能源比重的增加,可以减轻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答案:(1)冬季哥德堡港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明显,水温较高,故冬季不冻。 (2)有丰富的铁矿;境内多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多海港,海运便利;国际市场广阔。 (3)石油等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比例逐步减少,可再生能源总量增大,核能比例提高,出现新的能源,如风能等。减轻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类型23:能源结构统计图 【典型图示】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

16、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都是通过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常见的统计图有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饼状)统计图以及一些变式统计图等。,【获取信息】 本图为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2005年至2012年能源消费变化图。左纵坐标表示某种能源2012年的消费量比重,右纵坐标表示某种能源2012年与2005年相比的变化,表示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各自的比重,表示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与2005年相比的变化。,【信息解读】 能源消费结构内涵的判读 (1)某个区域能源消费是由不同的能源种类组成的。能源类型受区域内能源生产类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