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609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2篇 专题五 科学探究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科学探究,四川专用,一、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的四川省中考试题来看,实验探究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查范围较广,常以给予实验得到的数据信息的形式呈现,锻炼学生读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实验探究题常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为背景来命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学生应多搜集身边的素材,做到有备无患。常见的有如下类型: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有关实质类探究;有关规律类探究;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等。例如:2016年四川绵阳第11题,有关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2016年四川达州第16题,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2016年四川

2、泸州,第13题,有关化学反应实质类探究等。,二、题型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简答、信息、计算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各种能力。 三、方法指导 1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常见仪器的使用;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对化学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2重点实验进行重点复习。例如:一些性质实验,既进行了实验操作,又复习了物质的性质。 3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如可按常用仪器的使用;气体的制取及实验;化学实验的探究,酸、碱、盐性质的探究等专题来进

3、行复习。,四、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订计划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五、科学探究设计的原则 1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 2实验设计必须注意可行性;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有关原理的规律性。,【命题解读】关于物质成分的探究是中考的重点,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对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考查的命题点有溶液的组成、固体的组成等。 【例1】(2016,绵阳)子琛做“将浓硫酸滴到一块小布上”的实验,发现生成的炭上冒“白烟”,推测炭能与浓硫酸反应。欲探究其生成物成分,通过简单分析及实验确定无H2和O2,因此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SO3能被浓硫酸及水吸收; SO2性质:能使品红溶

4、液褪色,能被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可与PdCl2溶液反应:PdCl2COH2O= Pd(黑)2HClCO2;不与KMnO4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生成物的成分可能为.H2O、CO、SO2;.H2O、CO2、SO2;.H2O、CO、CO2、SO2 【实验验证】子琛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讨论】 请根据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实验仪器组装完整: A_D_。 装置E中所加药品是_,作用是_。 装置C中的作用是除去SO2气体,则试管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 若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结束冷却后,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清洗装置A中试管时不能直接向其中加

5、水冲洗,原因是_。,E,C,B,无水CuSO4,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检验SO2是否除净,Ca(OH)2CO2=_CaCO3H2O,试管中有浓硫酸剩余,向浓硫酸中加水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液体飞溅,【思路点拨】【分析讨论】根据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氯化钯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故装置B用来验证生成物有无一氧化碳气体;根据品红能检验二氧化硫,且高锰酸钾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故装置C用来验证二氧化硫气体并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根据三个猜想中都有水蒸气,故可推测E装置是用来验证产物中是否有水蒸气,验证水蒸气一般用无水硫酸铜,验证物质成分时要先验证是否有水以防止再生成的水产生干扰,故A装置先连接E装置,根据一氧化碳

6、与氯化钯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验证二氧化碳要在验证一氧化碳之前,故最后一空是B,由此可得出正确的顺序是:AECDB;,由以上分析可知,E中的药品作用是验证产物中是否有水,故应选用无水CuSO4,检验产物中是否有水生成; C装置中第一个试管中的品红是为了验证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验证二氧化碳之前要将二氧化硫气体除净,所以C装置中的高锰酸钾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第三个试管中的品红显然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净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 试管中有浓硫酸剩余,向浓硫酸中加水放出大量的

7、热,会使液体飞溅。,【命题解读】有关物质变质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常出现在实验探究题,主要命题点有氢氧化钠的变质、生石灰的变质、干燥剂的变质等。 【例2】(2016,遂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以前用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塞,他们取这种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小组中有同学断定,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辅导老师肯定了该同学的看法,又有同学提出:所用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进行猜想】(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2)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

8、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结论】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部分,2NaOHCO2=_Na2CO3H2O,【思路点拨】 【设计并进行实验】碳酸根离子和过量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该小组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 【方法指导】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

9、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命题解读】有关实质类探究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探究题中,主要命题点有化学反应是否进行、反应中粒子的探究等。 【例3】(2016,泸州)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产物。已知:Na2O和CaO相似,能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连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 (2)A装置用于制取CO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导管和_; (3)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 a点燃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钠; b等燃烧终止并冷却后,停止通CO2; c打开A装置中活

10、塞,通入C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cab,(4)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物质。待钠充分燃烧后,冷却,将管内生成的固态物质移出,加水溶解,过滤得黑色固体和澄清滤液。实验证明:D中排出的尾气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黑色固体在O2中灼烧,全部转化为气体,则黑色固体是_。,炭(或C),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澄清液滴加12滴酚酞试剂,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钠、镁等活泼金属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思路点拨】(1)按图连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A装置用于制取CO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

11、斗、导管和试管; (3)反应前需要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发生反应;故应先打开A装置中活塞,通入CO2;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钠;最后等燃烧终止并冷却后,停止通CO2;,(5)钠、镁等活泼金属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方法指导】本题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新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必须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类有新意的试题。,【命题解读】规律类探究主要是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4】(2016,成都)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 【查阅资料】 15 、101 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12、如下: 15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 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 、101 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1)如果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那么氢氧化钠应_保存。 (2)实验前,两套装置都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实验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 (3)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_。,2NaOHCO2=_Na2CO3H2O,密封,在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连接装置,用手捂住一支试管,观察U形管中的液面,然后捂住另一支试管再一次观察,红墨水液面左边降低,右边升高,最终右边高于左边,(4)实验乙中

13、,将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活塞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_。(填答案字母)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再变慢 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5)实验乙中,120 mL酒精_(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_。,C,出现白色浑浊(或沉淀),不能,二氧化碳可完全溶于水,不能说明它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记录与处理】 (6)实验乙结束时,注射器中酒精体积为20 m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体积至少是_mL。 (7)由以上探究可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实验乙的数据还不够准确,造成实验乙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写一条),63

14、,二氧化碳不纯,【思路点拨】(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2)甲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用手紧握左边的试管,U形管内液面出现右高左低的现象,后捂住另一支试管,一段时间后回落到原位置,则气密性良好。 (3)氢氧化钠和水都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压强的变化幅度大。,(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小,酒精进入锥形瓶,二氧化碳溶于酒精,则活塞移动速度先慢后快,随着CO2逐渐消耗,活塞速度又减慢直至停止,即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慢后快,再变慢;由于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实验乙中,还可能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 (5)二氧化碳可完全溶于水中,所以实验乙中,120 mL酒精不能换成水。,(6)二氧化碳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0.3,所以100 mL的酒精中会溶解30 mL的二氧化碳,7 mL氢氧化钠稀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