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453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1.1《诸子百家》课时练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诸子百家 同步测试基础识记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

2、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墨子 B.韩非子 C.孙武 D.孙膑6.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 商纣王 B.周文王 C.秦始皇 D.周幽王7.材料解析 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回答:孔子的这些

3、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活动探究8.请你就“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个问题,找四位同学扮演儒、墨、道、法、兵五家角色,进行陈述。开阔视野 孟子简介来源:学。科。网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

4、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

5、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太上老君对老子的神化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华五千年 老子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则

6、奉他为教主,称为 太上老君。老子其人在民间被神化了,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也很多。混元皇帝圣纪中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也。于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老子是 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种之帝君。长大以后的老子一副神仙异相,抱扑子内篇杂应篇描述老君的真形,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封,以神龟为床,住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挺之剑,从黄黄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晃晃,此事出于仙泾也。老子

7、由神仙再到教主,长得奇形怪状,却也威风凛凛。后汉边韶撰 老子铭,曾说老子自从羲农以来,历代 为圣者作师。到晋葛洪写 神仙传老子传的时候,已有种种传说,或云老子在 伏羲时为郁毕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倾项时为赤精子,帝眷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户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等等。葛洪是信奉道教的学问家,对当时关于老子的种种传说进行辩驳,他用道教阵形、长生可学观点评价道:若谓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但是当时学道的人们,把所有修炼度世的方法,都托之于老子: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玉醴金液,次存玄素守

8、一,思神历藏,行气炼刑,消灾辟恶,治鬼养性,绝谷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魁之法,几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自有目录?quot;于是,民间传记中,在天上己列仙班的老子整天就忙着炼所谓的长生不老之丹。西游记中就有生动的描述。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大圣所偷之丹就是太上老君炼制的神丹。书中描述,大圣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宫之后,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当他闯进去之后,未发现老君。原来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大圣直至丹房,丹灶旁边的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

9、丹。孙悟空知道,丹乃仙家之至 宝,于是他就把葫芦里的丹郡倒出来像吃豆似的全都吃了。吃完以后他反应过来了,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孙悟空为何如此惊慌?可见这丹珍贵得很,只有天上的神仙首领可以食用,旁人是碰不得的。关于炼丹,其实我国先秦时期即有。老子炼丹虽无史载,但老子崇尚养生之道是确实有记载的。在老子第五十章里,老子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先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咒虎,入军不被甲兵。咒天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这段话大意是:长寿的、短命的各占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

10、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为什么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讲,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不会受到伤害,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归根到底,老子是想告诉人们要少私寡欲,清静质朴,纯真自然。老子对养生之道推崇有加,提倡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老子第六十七章中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取为天下先的记载。但是老子的养生之道,到了神话里,便是甘露、仙丹,所谓的修行一律变为炼丹,或是吸取采纳容天地之灵气的奇珍异宝,如踏桃、人参果等。西游记?quot;偷吃人参果一回中,人参果被喧染得是那么不可思议,可以治病,可以长生,而这人参果的拥有者便是三清观的当家道长 个得道的道人。道教是对道家养生思想的继承

11、还是变异就不言自明了。仅以 西游记一书为例,太上老君的炼丹就衍生出很多故事,大圣偷丹不算,还有太上老君将孙悟空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出了个火眼金睛的 人丹。等到孙悟空一气之下踢倒了炼丹炉之后,便有了火焰山的干旱似火。就连兜率天宫太上老君平时乘的青牛,也因为整天闻着丹味,渐渐得道,来到人间兴 风作怪。看来这个太上老君,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炼的丹居然可以扭转乾坤。太上老君真的被封建统治阶级捧到颠峰地位,应该是始于唐朝。唐帝室姓李,太宗李世民自认为是老子李耳之后。唐高宗乾封元年,帝至毫州老君庙祭拜,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记下)。高宗仪凤三年,诏 道德经为上经。天宝元年,诏 史记古今人表玄元皇帝太上圣(旧唐书礼仪志四)。在唐代,老子和道教的盛行达到最高峰。到了南宋,据太上老君金书内序称,太上老君 从开辟至虞舜间,世为师不绝,经二百七十五万八千四百余。1C 2.A 3.D 4.D 5.C 6. C 7. 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性地复习和巩固。不对。因为孔了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民,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教育思想的很多方面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来源:学科网ZXX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