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问题总结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116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0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问题总结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20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问题总结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20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问题总结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20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问题总结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0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时问题总结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北方民族大融合班 级 组 别 姓 名 一、合作探究题:1. 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次大分裂时期,请将魏、吴、蜀、西晋、前秦、东晋、南朝、北朝等政权对号入座,填入下表: (2)在下面的方框内填入相应的朝代。 北北魏 朝 南 宋 朝 2.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3.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4. 议一议: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5.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我的生成问题:1.2.自

2、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答案:1.(1)魏、吴、蜀、西晋、前秦、东晋、南朝、北朝(按东南西北大至方向)。(2)东魏、北齐(上面顺序);西魏、北周(下面顺序)。2.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3.(1)粮食供应紧张。(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3)而在洛阳,有利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4.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

3、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5. 在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大背景下,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意义: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评价: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作了总结。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段强调同化,但由于改革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客观历史趋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