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7020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9《三国鼎立》随堂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思路三国演义是同学们喜爱的四大名著之一,由于电视连续剧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大多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诸葛亮等事件和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从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脸谱导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学生阅读课本之后复述的教学形式,同时配以一些讨论题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加以深化,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2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3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

2、过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以多败于少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区别文艺与史实,将文艺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事实对比,提高分辨历史真实性与文艺创作中的虚构、夸张等艺术性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教学难点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

3、法系统讲解法、引导归纳法、故事穿插法等。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二)素材准备图片、影视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图片导入法:(出示曹操的京剧脸谱)同学们,这幅脸谱是谁的呢?对,曹操。为什么他是白脸呢?千百年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曹操虽是个“治世之能臣”,但也被斥为“乱世之奸雄”“旷世奸雄”,在各种小说和戏剧舞台上,他总是个白脸奸臣。历史上的曹操果真是这样的吗?等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对他有一个全面地了解。(讲授新课)(板书)第19课 三国鼎立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过的东汉的历史。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的政治局

4、面。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请同学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找一找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学生回答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袁绍想消灭曹操。教师讲解曹操(155220),汉魏之际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

5、,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参与镇压。后又聚兵对抗董卓。后诱降青州黄巾30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他后来统一北方的骨干力量。接着采纳荀彧“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策略,巩固了兗州地盘。196年,曹操率军迎汉献帝到洛阳,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与朝政。不久,迫献帝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东),任大将军,封武平侯,总揽军政大权,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困死袁术,赶走刘备,占据豫、兗、徐等州,为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在曹操势力迅速发展之时,袁绍力量也更强大了。他

6、本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在士大夫中有极强的号召力,又在消灭宦官势力中出了大力。在军阀混战中,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先后占有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在汉运将终之际,他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板书)一、官渡之战1官渡之战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103-104页的关于官渡之战的小字描述,做到两点:掌握官渡之战的大致经过;初步分析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的原因。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找一名同学进行复述。学生讨论并复述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

7、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结合图讲解)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与袁绍相比,曹操当时地狭、兵少、粮缺,但他善于用人,士气旺盛。战争开始后,曹操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策略,在官渡设防。后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引诱敌主力往援,然后突袭白马,斩袁绍大将颜良,获得胜利。接着,又转战延津,诛文丑,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关羽斩

8、颜良,诛文丑指的就是这次战役。再败袁军后,袁绍连折两员大将,士气受到很大影响。但袁绍骄傲轻敌,仍然不把曹军放在眼里。这时谋士许攸提出了乘曹操后方空虚,直捣许都的建议。袁绍不听。同年八月将主力进至官渡,连营数十里,与曹军对峙。此时的曹军疲乏不堪,粮草不继,产生了想退兵的想法。曹操写信征求留守后方的荀彧的意见。荀彧星夜派人持信劝阻,分析形势,陈述坚持必胜的道理。曹操遂打了退兵的念头,坚定了与袁绍决战的信心。不日,许攸知袁绍必败,投奔曹操并献上密计。曹操遂以五千精兵夜袭袁军的屯粮之处乌巢(官渡附近,今河南中牟),烧毁袁军粮食,辎重万余车,使袁军丧失了斗志。接着曹操乘势,大破袁绍于官渡,歼袁军7万多人

9、,袁绍仅以800骑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可见,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是必然的结局。曹操内部稳定,将士用命,尤其曹操善于用人,能及时采纳谋士的意见,并善于抓住战机等。而袁绍呢,正如官渡之战前荀彧等人分析的那样:政治腐败、用人不当、治军不严、性格外宽内忌、遇事犹柔寡断等决定了他必然失败。除此之外,从政治上看,曹操比袁绍得人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是袁绍所不能比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大凡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不仅是军事装备、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比综合实力。打的是政治,打的是经济实力,打的是人心,还有军事谋略等。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优势只体现在人多粮多,其他都不可与曹操相比。所以曹胜

10、袁败也在情理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曹操为迎接许攸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迎接他,仅凭这一点,袁绍就不可能胜利。教师过渡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官渡之战后北方的情况: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消灭了袁绍的哪些残余?其他军阀具体指谁?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等等,这些内容,我将作简单介绍。(板书)2曹操统一北方教师讲述官渡之战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为争夺权位发生内讧。曹操乘势北伐,杀袁谭,败高干(袁绍外甥),吞并了冀、青、幽、并四州。袁尚、袁熙投奔辽西乌丸蹋顿单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丸三郡,在白狼山(今辽宁境

11、内)大破乌丸军,斩蹋顿单于。袁尚又从乌丸逃至辽东,为公孙渊所杀。至此,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教师过渡接着,曹操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但是南下途中,在赤壁地区遭到孙刘联军的阻拦,双方在此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板书)二、赤壁之战1孙、刘势力的壮大教师讲解曹操统一北方后,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助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孙权,字仲谋,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兵,后投靠袁术,在进攻刘表中被射杀,其部众由子孙策统领。孙策在好友周瑜的帮助下,脱离袁术,占据了江东六郡,

12、创立了江东基业。曹操为笼络孙策,以献帝名义封策为吴侯。当袁、曹在官渡决战时,孙策准备投袭许都,以迎献帝,成就大业,不慎遇刺身亡。由弟孙权继位。孙权继位时,内部不稳,人有离心。孙权通过笼络豪强,重用旧臣,招延俊秀,聘求名士等策略,整顿了内政,发展了经济,壮大了武力。在此基础上,消灭了江夏的黄祖势力,威震江南,西窥荆、益二州。当孙权雄据江东之时,刘备也在苦心经营。刘备、字玄德,今河北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年少家贫,曾经贩过鞋,织过蓆。后来,刘备得到了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招募队伍镇压黄巾起义,后当过一些小官。官渡之战中,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对他表面优礼有加,而心存疑忌,让他屯

13、兵新野,后移樊城。刘备为了发展,竭力争取荆州豪强地主的支持,并多方寻求人才。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名士徐庶和司马徽的荐举下,曾三次亲往隆中,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就是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三顾茅芦”。教师引导谁为大家讲述一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学生讲述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到隆中请诸葛亮,书童告诉他们诸葛亮出去了。而且归期不定。第二次去请诸葛亮,不仅天气寒冷,为了表示尊敬,刘备一进隆中就下马徒步前往,但又扑空。不久,又三赴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苦苦相求下,诸葛亮决意出山辅刘。并且帮助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使刘备心中豁然开朗。诸葛亮出

14、山以后,刘备的处境逐渐好转。教师讲解诸葛亮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一席话,即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是时,诸葛亮给刘备分析:“曹操地广人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急于与他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势力稳固,兼有长江天险,“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只有先取荆、益二州为基地,安抚西南各族,内刷新政,外结孙权;等待时机,北进中原,则统一大业可成。刘备非常佩服,拜为军师。此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板书)2赤壁之战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上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思考孙刘是怎样一步步联合起来的?(如果时间允许可播放电视剧片断)学生回答曹军南下,人数众多,刘备感到抵挡不住,

15、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联孙抗曹,刘备同意,派诸葛亮去见孙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孙权也举棋不定,经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说服,孙权同意了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了约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和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教师提问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打败曹操?学生回答火攻。教师引导赤壁之战主要在长江上作战,在水上作战,用火攻怎样凑效?学生回答曹操把所有小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船被火烧着后,一时很难分开,因此损失很大。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冬天我国常刮西北风,而大战的晚上恰好刮东风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略。教师分析关于赤壁之战的大小、时间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比如: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祭东风的时间为十一月二十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赤壁之战为十二月;尹韵公赤壁之战辩一文认为曹操南征正值暑热季节;汪廷奎谈一文中的几个论据则认为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中“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之话,不能证明曹军疾疫发生在暑天或秋天的证据。胡峰主编上下五千年里也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隆冬时节,等等。因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尽量找出各种资料,拿来分析,找出充分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现在抛开天意的说法,一般认为或是偶然刮东风,或是诸葛亮懂天象,预先知道那一天晚上会有东风刮起。其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