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新文化运动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150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7 新文化运动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7.7 新文化运动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7.7 新文化运动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7 新文化运动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7 新文化运动 学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年级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座位号 永吉二十五中2011-2012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1 学习目标: 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两面大旗及主要内容。 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民主与科学的意识,同时,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本课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2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一 新青年的创办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

2、方传入的、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进步的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等。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年,陈独秀在创办,他们高举“”和“”两面大旗,以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反对独裁专制;提倡,反对迷信盲从;提倡,反对旧道德;提倡,反对旧文学。二“新世纪的曙光”1 “新世纪的曙光”:1917年,俄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宣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3、内容。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和布尔什为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李大钊等还在北京创办了。2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探索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文化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3 探究与交流: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比较类别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进化论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为主,反对专制迷信与旧道德、旧文学。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未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查获你当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4 知识综合与拓展:中国近代前期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一次: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主张:提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近代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术革命思想的传播。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次: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以宣传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