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6088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1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2文体专攻课件 新人教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文体专攻,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奠定做题的前提,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实例导引,自主阅读感悟,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是

2、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方法指导,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1.选文特点 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

3、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点 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往往能为我们把握全篇内容提供有效的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

4、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3.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

5、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三、阅读方法和步骤 1.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信息筛选题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

6、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文意概括题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其余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

7、才行。,2.阅读步骤三读 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 第二读: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 第三读:做题读。题目涉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杨维岳传 戴名世,阅读实例导引,“孝谨”“毅然自守以正”交代了传主的精神品质。 “忠孝大节”也是对传主核心品质的揭示。 这一段主要叙述了杨维岳不贪金钱,坚守节操一事。,注意该段的时间词及表现杨维岳行为的词语,可以看出其毁家纾难的精神。,该段要

8、特别注意杨维岳的语言。,该段内容较丰富,关注文中时间词,可知内容的起讫顺序。,传末评论性语言,表明作者对杨维岳守君臣之义、民族大义精神的赞美。可参照第2题选项D。,第一步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1.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2.阅读文段,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注意: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 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3.写出内容提要:_,第二步 做题 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以维岳故贳之,是

9、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避将何之?吾死耳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 B. C. D.,解析 是直接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是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答案 C,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金,也不 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的像 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来吊唁。,C.清兵南下后,下令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 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 而

10、死。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 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 身的行为。,解析 “卧床不应”错,原文“唯唯”指应答之声。 答案 C,参考译文 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他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刚强坚韧而果断地自坚操守,走正道。他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郡守赏识。一天去拜访郡守,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向上面求情,(这样,杨维岳)可以获得数百金。杨维岳推辞说:“人犯了罪,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假如这个人不应该被判罪,而我接受了他的钱财,就会不吉利;假如这个人应该被判罪,却因为我而被赦免了,,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我小心谨慎地坚

11、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郡守因此更加敬重他。(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拜祭他。 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没过多久,敌人的进攻更加紧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我还以什么为家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杨维岳听

12、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他。家人送来粥食,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不喝了。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政事如此糟糕的时候,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有人对他说:“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杨维岳说:“孩子!我一生读书为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

13、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他,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不一会儿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民间给他立的谥号是文烈公。,唉!三代以来,兴亡更替的事情多了,做臣子的常常身居高位却不愿为国家而死,平民、书生又认为为国而死不是自己的事,那么这样就没有一人愿为国而死,君臣之义不断绝还能有多久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常梦锡传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

14、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荐为,.,自主阅读感悟,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宋齐丘

15、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注 烈祖:南唐创立者李昇,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元宗: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1.从第一段看,常梦锡职位是如何变迁的? 答案 受到李茂贞之子李从俨的提

16、携,升职;受到李从俨左右人员的排挤,离开;受到烈祖的赏识,重用。 2.从第二段看,常梦锡受到烈祖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博学多才,敢于直谏。,3.请说说第三段中常梦锡在官场上的浮沉情况。 答案 官职 升或降 原因 池州判官 降 受宋齐丘党排挤 户部郎中、谏议 大夫、翰林学士、 升 在宣政院专掌密命 降,宋齐丘出 任地方官,受魏岑与冯 延巳排挤,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知 省事 饶州团练副使 降 冯延巳陷害,升,钟谟、李德 明推荐,卫尉卿、吏部侍 郎、翰林学士,升 元宗怜之,4.从第四段看,常梦锡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性格耿介,忠于朝廷。,第一步 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1.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2.阅读文段,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注意: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画出文中评议性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