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996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成为称为_。半坡聚落位于今_,是_流域聚落的代表;河姆渡聚落位于今_,是_流域聚落的代表。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理区域聚落。答案: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2.下列原始居民居住地址最西的是()A山顶洞人B半坡部落遗址C河姆渡部落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历史识图的能力。由课本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可知陕西西安半坡人遗址居民居住地址最西。因此正确的为半坡部落遗址。答案: B3.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北京人D.

2、蓝田人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课本内容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因此正确的选项为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B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会建造房屋C.过着定居的生活D.种植庄稼思路解析:该题为逆向选择题,由课本内容可知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种植庄稼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而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不是普遍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因此正确的选项为A。答案:A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以生产彩陶为主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

3、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可知“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成为彩陶”因此正确的选项为A。答案:A2.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A.B.C.D.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这一限制条件,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可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尚未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因此北京人、山顶洞人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而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三

4、者都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因此正确的是。答案:C3.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A.黑陶B.白陶C.红陶D.彩陶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和课本有关内容可知“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答案:D4.中国的农业文明居世界前列。掌握种植水稻和罾(zng)蒸米饭技术的长江流域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题干中“掌握

5、种植水稻”和“长江流域居民”说明了该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并且位于长江流域,因此正确的选项为D。答案:D5.右图所示的文物出土的地方是()A.山顶洞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图片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可知题干中图片是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骨耜,因此正确的选项为D。答案:D6.(2010福建泉州模拟,1)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火的使用B.农业生产的发展C.能建造房屋D.使用陶瓷思路解析:原始农业的发展使原始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答案:B快乐时光计算机将改写历史有一所大学举

6、行篮球赛,上届的冠军历史系队和亚军计算机队进入决赛。赛前两队各自贴出海报,以助声威。历史系贴出的海报是:“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计算机系贴出的海报是:“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半坡遗址2010年最新报道,在陕西地区同时代文化遗存考古中是首次发现祭祀遗迹。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粟D红薯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史料新颖、设计巧妙,由材料可知该题的设问是“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紧扣课本有关内容“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等农作

7、物”,说明了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答案:C2.下面与半坡居民有关的发现是()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发现钻孔石斧,说明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上有刻画符号,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发现稻谷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ABCD思路解析:该题属于排列组合型的选择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采用肯定或否定相结合的方法来判定。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可知半坡居民已经种植粟等农作物,说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聚落遗址出土了钻孔石斧说明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了;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大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则说明了当时已经

8、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因此正确的为。答案:A3.中.考.资.源.网 2010年1月发布题为“稻作史前推2 000年”的报道:长江流域是亚洲栽培稻和稻作的起源地。1970年以来特别是距今7 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是稻作起源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2001年与2002年,在距今8 000年的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千余粒稻壳与稻米颗粒,被确证为人类驯化的古栽培稻。此次在上山遗址发现的稻作遗存又在此基础上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前推2000多年。专家表示,上山遗址出土的陶片中谷壳形状的初步观察结果是,粒的长度比野生稻短,粒的宽度比野生稻大,与野生稻有所不同,是经过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请你以此新闻

9、为依据推断水稻在我国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A7000年前B8000年前C9000年前D10000年前思路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利用和处理能力。史料新颖、设计巧妙,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0000年。答案:D4.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思路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答案:C5.相传神农氏教民耕作。下列哪处原始人类遗址的生活可以证明这一传说()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思路解析: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这种原始的农作物。答案:D6.下列各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无关的一项是(

10、)A.使用磨制石器B.种植水稻C.种植粟D.使用弓箭思路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粟。答案:C7.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多年前的原始居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饲养猪、狗等家禽B.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C.用火把肉烧成熟食食用D.使用磨制石器 思路解析: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是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特征。答案:B8.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种植水稻、粟C饲养猪、水牛D过着定居的生活思路解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共同点种植粟、水稻等原始农作物。答案:B9.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

11、作物是()A小麦B米饭C小米D玉米思路解析:半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粟,因此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小米。答案:C10.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思路解析:随葬品的多少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答案:D11.读下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1)图A的名称是_,出土于_遗址;图B的名称是_,出土于_遗址。(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_和_。(3)仔细观察陶器上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说明了什么?思路解析:该题主要

12、考查河姆渡聚落遗址出土的刻画猪纹黑陶钵和半坡聚落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参考答案:刻画猪纹黑陶钵河姆渡聚落鱼纹彩陶盆半坡聚落黑陶彩陶说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12.下面是在博物馆里的一段对话:解说员:小姐,这个化石有800 002年了。参观者: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准确?解说员:两年前,有个考古学家参观过这里,他说这个化石有80万年了,现在过了两年,所以它就有800 002年了。请问解说员的推断对吗?为什么?思路解析:原始人遗址、化石的年代是一个近似值。如: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参考答案:不对。因为考古一般只能测出一个大概的年限,考古学家说的80万年只不过是一个近似数字而已。管理员将它看成是精确的年代就大错特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