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4591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6《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歌中寻找大唐遗迹 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 丝绸之路 宗教的传入,梦回唐朝,菊花古剑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 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 开元盛事令人神往 风 吹不散长恨 花 染不透乡愁 雪 映不出山河 月 圆不了古梦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酒醒无梦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梦里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男耕女织丝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纸香墨飞词赋满江 今宵杯中映着明月 豪杰英气大千锦亮,今宵杯中映不出明月 霓虹闪烁歌舞升平 只因那五音不全的故事 木然唱合没人失落甚麽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 今宵梦醒无酒 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2、梦里回到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国、波斯、大食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罗、日本和天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与新罗,朝鲜半岛与中国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殷宗室箕子被封与此。在隋唐时朝鲜半岛分裂为高句丽、百济及新罗三国,三国之间互相征战,唐的势力曾介入其中,最后由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其中新罗是汉化最深的。,崔致远(公元857?),崔致远是新罗学者和诗人。少年时曾到唐朝留学

3、,并考中进士,在唐任官。回国后曾任侍读兼翰林学士,晚年因对朝政不满而隐居。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促进了新罗的学术和文学的发展。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二十卷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史料,至今仍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它收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中,说明在当时已受到重视。,朝鲜的汉化,1、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组织。 2、设立国学,教授儒家經典。 3、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內容。 4、都城平壤仿长安、洛阳建成,也分宮城、皇城和外郭城。 5、公元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 6、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术教授学生。,服饰上的类似,以高腰为特色。,唐朝与日本,日本最早与中国的关

4、系可追溯至东汉光武帝时的倭奴国遣使入貢。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的时候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约两个半世纪时间内,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九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作为遣唐使来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长期定居并且在朝廷为官取汉名-晁衡,留学生,吉备真备(公元693775年) 他在二十二岁时,被选拔为入唐留学生。他在唐留学十七年,回国后带回唐礼一百三十卷、太衍历经一卷等书籍,深深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如唐礼对日本朝廷的礼仪有相当影响,而

5、太历经則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他帶回国的乐书、乐器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对于日本奈良时代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图为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鉴真东渡日本,鉴真是扬州人,少年时出家为僧。他学识渊博,在佛学方面造诣尤深。后来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到达日本时的鉴真已双目失明,日本天皇以隆重的礼节相接鉴真的到来。鉴真在日本居住十年,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鉴真在日本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后来,鉴真死于日本。 鉴真临终前,他的弟子为了让老师尊容留传后世,特地为他塑造了这尊干漆坐像。鉴真身披

6、袈,盘膝而坐,两手交叉放在腿上,神态慈祥。鉴真坐像一直保存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1984年4月,鉴真塑像“回国探亲”,先后在扬州和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日本唐招提寺和日本遣唐使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唐朝时,周边少数民族各方朝拜,归顺,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有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突厥,突厥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我国阿尔泰山一带。他们住毡帐,吃肉,喝马奶。擅长骑射,以战死沙场为荣。唐朝在漠南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理,保留原有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吐蕃,吐蕃(藏族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杰出的政治家,7世纪,他统一青藏

7、高原,定都 逻些。松赞干布曾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加强唐蕃友好往来,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人的生活习俗也有所改变,唐蕃友好交流进一步加强。,回纥,回纥:回纥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回纥受中原文化影响,有了农业、商业,开始建筑城市和宫室,过半定居的生活。在色楞格河畔,建在回纥可汗的富贵城。可汗和贵族开始穿戴起华丽的服饰。 这两个穿戴华丽的回纥贵族的形象,摹绘自新疆伯孜克里克的壁画。,南诏,7世纪初期,在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就居住在那里。最南边的南诏,后来逐渐强大起来,在8世纪时,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了六诏。唐玄宗时,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朝的丝绸之

8、路,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中外交流更加频繁。东起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横越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空前畅通,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商品经此路运往西方,同时西方的珠宝、药材、香料等也不断输入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亦随之远播。唐中期以后,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商路也发展起来,其重要性日趋显著。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商队、旅行家及留学生的往来络绎不绝。许多外国商人定居中国各地,中国工匠也远去阿拉伯半岛从事手工业生产。,丝绸之路示意图,唐朝时期几大宗教的传入,三夷教传入(袄教,摩尼教,景教) 伊斯兰教传入 佛教在唐朝有极大的发展,玄奘西

9、行求法,玄奘为国人所知是因为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其中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吸引了我们但对真实的唐僧我们也应有所了解。 玄奘,唐代僧人,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 炜 。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 幼年出家 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槃经等经论,造诣日深。,稷山县发现“玄奘取经图”壁画 “玄奘取经图”壁画(局部)。,敦煌莫高窟,唐朝时期佛教昌盛,敦煌在南北朝基础上得以发扬光大,尤其是壁画的风格上体现了唐时开放、积极的社会风气,反映了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的展现了作为我国古代艺术和佛教发展高峰的大唐王朝风范。图为莫高窟外景。,敦煌莫高窟彩塑,反弹琵琶图,作战图,飞天图,张骞出使西域图,弥勒大佛,涅槃图,敦煌:意为大而辉煌,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北有北山(马鬃山),南有南山(祁连山),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由南山流来的古氐置水(今党河)泛滥所造成,绿洲周围多戈壁和沙丘。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