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4510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X 页数:186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闲旅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休闲旅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休闲旅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休闲旅游》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休闲旅游》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闲旅游》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闲旅游》课件(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闲与旅游消费,参考资料,休闲学 郭鲁芳 清华大学出版社,休闲学概论 马勇 周青 重庆大学出版社,休闲学 李仲广 中国旅游出版社,第一章、休闲发展史,第一节 西方休闲发展史 第二节 东方休闲发展史 第三节 东西方休闲文化比较,一、原始社会:休闲的萌芽 “不管他们是捕鱼、捉鸟、耕田或是盖 房子、造独木舟,在所有这些场合中, 都能找到可以被认为是娱乐活动的痕迹” 人类学家斯普顿和考恩斯 在原始社会并不存在有意识的休闲和选择性的休闲,但已经开展的一些休 闲活动方式对调节身心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小结:在这个时期,人们没有休闲的意识或概念,更加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休闲社会形态,但是无意识的休闲活动方式已经

2、逐步出现,并发挥了它应有的一些功能。,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休闲的大发展 古希腊休闲活动:政治、哲学、教养活动、学问、美术、趣味活动、宗教文化仪式、竞技大会以及奥利匹克运动会 古罗马盛行消费型的休闲,并被视作政治的工具。澡堂、室外剧场、运动竞技场、公园、游园等建设比较丰富。,小结:以奴隶社会为基础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休闲的大发展时期,不仅表现 为休闲与工作(劳动)两者初步界限的具体区分,更因为在这一时期绝大 多数人有了休闲的意识,并追求休闲活动,为休闲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思 想基础。同时,休闲设施的大量兴建及休闲活动图类型的多样化,为休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罗马剧院,三、中世纪:休闲

3、观的颠覆 这一时期的人认为,休闲的最高境界是祈求拯救的冥想。与天主教的宗教秩序相一致的休闲主要有:宗教仪式、周日活动、在教会的广场及村落的公用广场等地举行的仪式 萌芽的新型休闲活动方式:骑士经济、剑术、枪步、跑步、投石、舞会、歌剧、演戏、艺术等。 小结:中世纪的休闲几乎颠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休闲观念,人们又将追求 的中心放在劳动上,是休闲发展的黑暗期。,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 休闲的黄金时代 赫伊津哈称这个时期为“玩乐的黄金时代”。 人们可以直接参加狩猎、宴会、舞会、歌剧、演戏、艺术等活动。增加了剧场、歌剧院等休闲设施。,小结:文艺复兴把人类的情感从充满金钱欲的中世纪解放出来,把人类

4、的理性从宗 教的戒律中解放出来,从而构筑了数世纪以后产业革命的基础,形成了近代 欧洲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和休闲享受的风气。,五、近代休闲:休闲的飞跃,工业革命以后,城市人口的集中、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劳动者的出现 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等,使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区分更加明显。社会 制造了一小部分既有钱又有闲的“有闲阶级”,也制造出了一个工人阶级。 小结:近代休闲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保证生产劳动持续地进行,劳动成为近代社会的 日常文化,劳动文化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各种与生产相关行为的相应社会价值。,六、现代休闲:休闲大众化,在现代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休闲时代的各项特征已经 悄然渗

5、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逐步地改变着我们人类本身。,第二节:东方休闲发展史,一、上古:巫舞一体的宗教休闲 由于东方人对神的敬畏,上古时期的东方休闲活动赋予浓重的宗教色彩, 并与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虽然在后期随着诗经的出现,中国休闲生活 发生了变化,但是仍不完善,宗教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二、中古:寄情山水的田园休闲,休闲文化与宗教思想的这种互相渗透让人生在山水中超脱,放灵魂于自然 中净化,迸发出浓郁的思辨哲理、宗教色彩。山水与寺庙一体,园林与人 性相谐,自然和空门同归,汇成了当时特有的田园隐逸化的休闲主流,三、中世:文化融通的艺术休闲,当时东方的休闲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理念,以

6、文学、绘画、游学为主, 意在清心寡欲。无论中国、韩国还是日本,士子游学活动频繁,行旅不绝 于途。,四、近世:雅俗共赏的市井休闲,受西方国家的感染,追求精致的艺术化生活在中日朝等国家开始流行,休 闲自然也变成了一种艺术。,中国茶道,日本插花,五、近现代:东西合璧的海派休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带来了东亚休闲文化的变迁。 外来文化的渗透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近代娱乐活动, 这在上海的“十里洋场”表现的尤为明显。,上海大世界,上海老丹桂茶园,六、当代:和谐共荣的大众休闲,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国民对休闲的关心,休闲娱乐的对象和方法变得大众化、个性化及

7、多样化,以家庭为单位的休闲行为明显增加。休闲动机逐渐从以娱乐和社交为目的转变为对文化的追求和对自我的满足。创造价值型的休闲活动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及教养型的休闲需求逐渐扩大,促进弱势阶层休闲活动的休闲福利政策大大加强。,第三节:东西方休闲文化比较,一、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共融 (一)休闲目标的同一性 不论是西方亚里士多德的休闲哲学,还是东方儒释道的休闲观念,“休闲”都带有理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内容,是人们普遍向往的目标和渴求的境界,是人们对真、善、美德真诚追求 (二)休闲形态的同一性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 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庄子内篇齐物论 西方人休闲生活的

8、群体性特征就更加明显,几乎很难找得出 哪一种休闲生活不是在群体活动中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受到东方人的认同,而儒释道精神也成为西 方学者的研究对象。东西方不断去“异”求“和”,对休闲的观念 和方式也在互相学习中改变与发展。,二、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差异,(一)文化传承的差异 东方文化一直受到儒释道思想的熏陶。儒家思想讲究忠、孝、义。在这样 的道德标准的束缚下,东方人的休闲活动往往以满足集体甚至国家的需求 为其前提。 西方休闲思想的文化渊源起源于古希腊和希伯来文化。西方的休闲哲学崇 尚自由,崇尚人的自身发展和自我满足。,(二)地域文化的差异 受农耕文化制约的休闲空间和社交范围,形成了东方人以

9、个体或者小群体 开展休闲活动的特征。人们刻意追求孤独,在天地间寻求一处属于自己的 净土,以摆脱尘世的喧嚣达到心灵的平静。,西方休闲反映出了海洋文化的休闲特征。西方人不断地大规模迁徙,因此 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以集体活动居多。大型的体育竞技、节庆活动、宗教盛 事都伴随着部落集体的活动共同展开。,(三)社会制度的差异 休闲方式也分成了不同的阶级。贵族的休闲活动往往与劳作并不相关,而 平民的休闲活动却与劳作息息相关。,文艺复兴后,西方的休闲理想从贵族走向了民众,从少数人的专利变成了 大多数人的权利。西方国家在很久以前便认为休闲是每个人应该拥有并且 必须拥有的权利。休闲的大众化成为东西方休闲差别之一。,在

10、东方,劳动剥夺了人们大量闲暇的时间。耕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而 且是理所应当的重心。因此,休闲也被歪曲成了游手好闲,休闲观念的扭 曲、闲暇时间的不足成为东方休闲发展的阻碍之一。,在西方,工业革命将人类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人们拥有了更多 的闲暇时间用于休闲。,(四)生产水平的差异,三、中西休闲趣味上的差异,(一)休闲的历史不同 西方的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中国人的休闲活动却是数千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二)休闲活动的动静状态不同 西方人的休闲活动偏向于动态,而中国人的休闲活动却偏向于静态。 (三)休闲活动的形式不同 西方休闲文化重视集体活动,而中国休闲文化则注重个人活

11、动。 (四)休闲活动的功用不同 就传统的休闲观而言,中国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其功用重在调适性情,追求心灵慰藉。西方休闲则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其功用重在缓张筋骨,追求感官刺激。,第二章 休闲学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 休闲 第二节 休闲者 第三节 休闲产品 第四节 休闲市场 第五节 休闲产业,第一节、休闲,什么是休闲,无所事事是不是休闲?,看书是不是休闲?,志愿者呢?冬泳呢?,这个定义有什么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社会规范烦琐,如现今之社会环境,很难定义哪些时间是空闲与否。(比如大学教师,及你们)。,Eg:上教堂是义务吗?朝拜是必要吗?对退休人士、学生、家庭主妇、艺术家、游民等,休闲是等同的意

12、思吗?,不同的社会族群,free time代表不同含意。,休闲就是 free time,休闲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更是指必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无拘无束的状态。,亚里斯多徳:“凡在一种自由选择、自我满足的心态下,从事一种并无特殊目的也不感到劳累的活动,即属休闲”。,消磨时间的娱乐。,休闲成为一种活动,对参与者而言,休闲对其意义并不永远相同。,比如,篮球的业余球员与职业球员认知又不同。,休闲亦被称之为一种活动,哪些属于休闲的娱乐?篮球运动?游戏?,感官的自由、心灵上的控制。,休闲不是摆脱羁绊,是乐于放弃自我意识与参与及投入。,休闲被定义为一种心理状态,以自由的个体与自我的选择去参加活动。,是从事以自

13、身为目的的自由行为。,时间,休闲作为 相对自由和 内在满足 的活动 质量,活动,经历,只是态度 或 存在的状态,解除义务 或 可自由支配,活动的形式 或 活动的意义,休闲的多重内涵,综合国内外对于休闲的概念,我们定义如下:休闲是人们在个人自由时间内,自发的选择和参与有利于身体休息和体能的恢复并能产生愉悦感的体验性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休闲的基本属性,(一)休闲的消费属性 (二)休闲的娱憩属性 (三)休闲的文化属性,第二节、休闲者,一、休闲者的界定 应该将从事能够为社会创造生产价值的休闲活动的人群划入休闲者,这样将更有利于对休闲经济及休闲产业的研究。,二、休闲者的产生条件

14、(一)客观条件 1、收入水平 2、闲暇时间 3、其他条件: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外出交通条件、休闲点的社会治安状况、政府对待休闲发展的态度。 (二)主观条件:休闲动机 回归自然 寻求快乐和自由放松身心 获得新的体验 社会交往自我实现 还决定于人们是否外出休闲、到何处去、作何种休闲,三、休闲者的类型及特点 (一)类型 1、按休闲目的划分:观光型、娱乐消遣型、文化知识型、康体健身 2、按地理范围划分:国内、国际 3、按消费水平划分:低端经济型、中端标准型、高端豪华型 4、按组织形式划分:个体、家庭、团体,(二)特点 1、观光型:希望通过游览观赏异国他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5、,获得新、奇、异、美、特的感受;在休闲地逗留时间较短、花费较少,对休闲景点特色和价格比较敏感。 2、娱乐消遣型:追求娱乐、消遣和观赏享受;对休闲产品的质量、休闲安全和价格比较敏感;外出季节性较强,几乎都选择休闲景点地区最好的季节,利用带薪假期外出休闲。 3、文化知识型: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某种专长或特殊兴趣,乐于 与人切磋交流;对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和休闲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4、康体健身型: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保持健康的欲望较强;对休闲项目中保健、康体、医疗等功能比较敏感;中老年人比重较大。,第三节、休闲产品,一、休闲产品的概念 休闲产品是指由休闲经营者凭借着休闲吸引物和休闲设

16、施生产或开发出来的,为了迎合休闲者体验和愉悦的需求,通过市场途径提供给消费者的一切有形实物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品的总和。,二、休闲产品的构成 (一)休闲产品的要素构成 休闲吸引物、休闲设施、可进入性、休闲服务(核心) (二)休闲产品的类型构成 1、以人类的休闲活动种类为标准划分 2、以彰显人文文化功能为标准来划分,三、休闲产品的特性,(一)综合性 (二)同一性 (三)替代性 (四)脆弱性,第四节、休闲市场,一、休闲市场的概念 狭义: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的对休闲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购买者,也即休闲客源市场。 广义:是指休闲者和休闲经营者之间围绕休闲商品交换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关心的总和。 休闲市场是有休闲需求市场和休闲供给市场所构成的。,二、休闲市场的特点,(一)休闲市场的季节性 旺季供不应求,人满为患,淡季供过于求,资源闲置。 (二)休闲市场的多样性 休闲产品种类和吸引力的差异化;休闲活动实现手段和休闲产品购买形式的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