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4131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版选修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学考报告】,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考点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开幕。,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 基础和 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 。 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 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了新中国向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法律,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国家性质,(4)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

2、任务宣告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原则:体现了 原则和 原则。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点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料一 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示意图。,史料二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思考 (1)根据史料一说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示意图,指出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哪一个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谁的领导? 提示 (1)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3、会议全体会议。,要点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史料一 下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史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思考 (1)史料一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哪一次会议有关? (2)史料二中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

4、定的?体现了哪两大原则?该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提示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014年1月浙江学考)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 B. C. D. 解析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2.(2010浙江会考)右图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

5、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解析 图片显示的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为C项。A、B为1949年,D为1956年。 答案 C,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考点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三大政 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2)标志:开国大典。,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见本课时考点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形成: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正式形成: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6、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新发展: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的局面。 目的: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 和共同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大杂居、小聚居,平等地位,法律依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建立: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 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 的愿望,保证了

7、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疆,当家做主,要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史料一,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史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思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主要指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提示 (1)含义: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权力。意义: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民主的道路。 (2)新中国与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的性质和政权性质的

8、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一个人民民主政权。,要点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史料一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史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国共产

9、党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史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 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2)依据史料三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提示 (1)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

10、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2)1949年在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的。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1.右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性巨变,对这次巨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解析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A、B、C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 D,2.(2012浙江会考)某同学准备写一篇题为“中华人

11、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小论文,查找到以下四本书,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 ),A. B. C.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与民主政治制度无关,排除;“一国两制”涉及祖国统一问题,也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1.召开: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 召开。 2.内容,考点三 (加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1)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 。 (2)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 社会。,西柏坡,

12、城市,社会主义,3.意义: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解决了由 向 转变的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要点 八七会议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史料,思考 结合以上两幅图片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发生两次重大转移分别是什么?为何要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 提示 (1)从城市转向农村。原因:南昌起义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在会议上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决定。这是由于当时反动势力在城市的力量很强大,另外党在农村有一定的革命基础也是有利条件之一,还有党的性质就是要工农联盟。 (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原因:当时全国基本取得解放,面临着重新建设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经济和城市的重大问

13、题。,1.(加试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B.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D.在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背景下召开 解析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 C,2.(加试题)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党的总任务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 B.革命胜利后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C.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工业化国家转变 D.确定国体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解析 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总任务是使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故C项正确。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