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499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试标准,植物激素调节:(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b);(2)活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c)。,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b),知识梳理,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实验结论: 是感光部位。由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可推测,有 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2)波森和詹森的实验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 。,苗尖端,某种化学物质,向光弯曲生长,不弯曲,由苗尖端向下传递,(3)温特的实验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向左弯 曲生长,向右弯 曲生长

2、,实验结论 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 的化学物质。 上述实验中使用“无生长素的琼脂块”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作为 ,以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表明实验差异是由于 所致。 (1)生长素的本质 生长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 ,是在细胞内由 合成的。 (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 低浓度起 作用,高浓度起 作用,而且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2.生长素的本质及作用特点,促进生长,对照组,琼脂块自身,琼脂块内所含的“苗尖物质”,吲哚乙酸,色氨酸,促进,抑制,(1)判断植物“长不长”与“弯不弯”的方法,(2)与生长素有关的“四个部位”“一个原理” (3)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4

3、)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或人为干预(如插入云母片等),1.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单侧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 B.植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反应 C.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的生长 D.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 解析 植物向光性实验未曾涉及高浓度抑制生长,仅涉及生长素促进生长,及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答案 C,对点小练,2.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放含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燕麦幼苗将( ),A.向左弯曲生长 B.直立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 D.不弯曲不生长 解析 在切面左侧放置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则左侧生长较快,胚芽轴应呈现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 C,3.

4、用不透光的薄膜遮住小麦幼苗尖端以下部位,放在单侧光下培养(如下图)。小麦幼苗将( ),A.不生长 B.直立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 D.背光弯曲生长 解析 单侧光照射下,幼苗将因生长素更多地移向背光面而呈现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 C,4.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解析 A项、C项和D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B项胚芽鞘尖端在

5、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正确。 答案 B,5.(2016温州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引起无籽番茄的形成 D.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解析 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

6、根,A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因此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引起无籽番茄的形成,C正确;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较快,D正确。 答案 A,考点二 实验探究:2,4-D对插 枝生根的作用(c/c),知识梳理,1.实验原理,2,4-D是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一样,能够 植物的生长,且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枝生根的效果

7、 。,促进,不同,2.方法步骤,蒸馏,同一,随机等分,3.结果分析,如图所示,由图示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2,4-D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2,4-D浓度。,1.本实验中存在空白对照(即用蒸馏水处理的对象组)和相互对照(即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对象组)。 2.确认生长素类似物作用是否具两重性,有必要与蒸馏水处理组作比较生根状况好于蒸馏水组者为“促进”浓度,差于蒸馏水组者为“抑制”浓度。 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及其作用 (1)预实验的作用:为后续实验确定大致浓度范围;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实验过

8、程,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对点小练,解析 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25 mg/L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表中未将生长素作为对照,无法说明两者效果是否相同,B错误;表

9、中数据只能说明2,4-D能促进果实发育,不能说明2,4-D能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D正确。 答案 D,2.某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 B.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 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mgL1)时,抑制插条生根 D.该实验可确定400(mgL1)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解析 2,4-D浓度应为实验自变量;由于2,4-D浓度为800(mgL1)时生根数多

10、于空白对照组,故仍属“促进”浓度;该实验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400800(mgL1)之间。 答案 B,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共6组;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 min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1011(molL1) 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11、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该题中2,4D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少,故不能确定表现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 答案 B,4.(2016浙江绍兴检测)某同学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

12、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请分析回答:,(1)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_。 (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_; _。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作用。 答案 (1)减小偶然性,降低随机误差 (2)甲、乙两组插枝上芽的数量不等 应该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根的条数 (3)对照,1.达尔文父子实验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13、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部。 2.波森和詹森实验发现,在苗尖与其下部之间插入明胶片时,可向光弯曲,但插入云母片时,苗不弯曲,由此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3.温特实验表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4.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如根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等,前者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慢于远地侧,后者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生长慢于顶芽,故能体现“两重性”。 5.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向光面或远地侧生长较慢均是由于其生长素浓度低于另一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