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8884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专用)2018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二 必考点4“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点4 “周而复始”的酶和ATP,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依纲排查,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化学本质、基本组成单位和合成场所分别是什么? (2)酶的特性有哪些?设计实验验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是怎样影响的?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ATP的结构及与RNA的关系是怎样的? (2)ATP的合成场所、过程及利用是怎样的?,核心提炼 夯实基础 突破要点,题组突破 剖析题型 提炼方法,栏目索引,1.巧记酶的“二、一、一、一”,核心提炼,催化作用,蛋白质或RNA,降低活化能,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酶具有_。 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

2、酶具有_。,(1)酶特性的曲线,高效性,专一性,2.把握“二类曲线”,(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曲线,分析图3和图4:温度或pH通过影响 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分析图5:OP段的限制因素是 ,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 。,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酶浓度,(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 检测反应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使用的-淀粉酶最适温度为 。 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 是干扰条件。 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斐林试剂,60 ,3.关注“两类”实验设计,温度,(1)A

3、TP:“A”为 。 (2)DNA:“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RNA:“A”为 。 (4)核苷酸:“A”为 。,4.辨析“四种”化合物结构中的“A”,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1)产生:光合作用的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场所 真核细胞: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细胞质基质。 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 (3)利用:各种耗能反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5.区分ATP的产生与利用,光反应,1.酶的本质、作用、特性的相关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2011天津,1A)( ) (2)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

4、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2009广东,3D)( ) (3)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2013新课标,6C)( ),题组一 理清酶的本质、作用与特性,题组突破,(4)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2013新课标,6D)( ) (5)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013四川,4C改编) ( ) (6)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2013新课标,6A)( ) (7)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2013新课标,6B)( ) (8)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

5、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2014山东,4D)( ),2.(2015海南,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解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A正确; 脲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B正确; 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它们都属于水解酶,C正确;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等物质组成,而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

6、只能催化水解纤维素,所以D错误。 答案 D,3.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下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C.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 水缩合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 理过程,解析 该图中A和B的结构能反映出酶的专一性,故A正确; 酶是催化剂,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保持不变,故A是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7、RNA,故B错误; 图中化学反应属于物质的分解,不可能是脱水缩合,故C错误; 人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是含有许多酶,能催化多种化学反应,故D错误。 答案 A,(1)酶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2)酶的催化作用是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点。 (3)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数量并不发生改变。,易错警示,关注酶的“3”个失分点,4.用新鲜萝卜做如下实验:第一组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后立即冷藏,取几支试管,分别加入pH为39的过氧化氢溶液,30 保温,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4滴冷藏的提取液;第二组重复上述实验,但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第

8、三组重复第一组实验,但在滴加提取液之前先对其进行80 高温处理。然后将实验结果绘成下图的曲线,表示一、二、三组结果的曲线分别是( ),题组二 关注酶实验,玩转坐标线,A.a、b、c B.a、c、b C.b、a、c D.c、b、a 解析 第二组比第一组酶量减半, 其他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比第一组小,所以第一组对应曲线b,第二组对应曲线a。第三组滴加提取液之前先对其进行80 高温处理,酶变性失活,过氧化氢不会被催化分解,对应曲线c。 答案 C,5.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据图可知:有多种酶参与;最适pH是7;40 是酵母菌发酵的比较适宜的温度;50 时酶逐渐失活;

9、0 时酶逐渐失活。正确的是( ) A. B. C. D.,解析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气体产生量。从图中可以看出,40 时气体产生速率最大,是酵母菌发酵的比较适宜的温度;高温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50 时气体产生速率逐渐降低,说明酶逐渐失活;0 时气体产生速率低,是由于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 答案 C,6.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 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

10、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 图曲线,解析 首先根据曲线变化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故A错; 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故B错; 酶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故C对;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故D错。 答案 C,(1)看两坐标轴的含义: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看曲线的变化:利用数学模型法

11、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技法提炼,“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3)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 (4)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7.(2015浙江,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

12、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题组三 要想考得好,实验要抓牢,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 处理。,解析 本题是实验设计题,从题目叙述可知,细菌M可以合成某种酶并分泌到细胞外,研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时,要求只设计一组实验。 实验思路:要测得细菌M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需要培养细菌M,在不同培养时间测定

13、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总酶浓度。由于测定总酶浓度时要破碎细菌细胞,所以开始要设计多组相同的培养瓶培养相同数量的细菌M,在不同的培养时间测定一个培养,瓶中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做好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和酶浓度为纵坐标设计一个坐标系,绘出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在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变化曲线类似于“S”型增长曲线,细胞外酶浓度应小于总酶浓度。,答案 (1)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 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

14、分析和处理。,(2)如图所示,(3)破碎,8.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鉴定方法:_。 第二种鉴定方法: 。 解析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会产生紫色反应;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可以水解为溶于水的多肽、氨基酸。,用双缩脲试剂,用蛋白酶处理,(2)为了探究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水浴加热后,如果 ,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

15、酶;如果_ _,则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解析 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但蔗糖分解的产物为还原糖,若两支试管都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若两支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分解而葡萄糖被分解,故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且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现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 ,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束后,再在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内,设置 ,重复进行实验。 解析 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先确定系列温度梯度,再找出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根据它们所对应的温度,在这两个温度值之间设置差值更小的系列温度梯度。,系列温度梯度,差值较小的系列温度梯度,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探究最适值的实验很多,如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探究某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等,这类实验都需要先在较大范围内设置梯度较大的系列温度(或pH、浓度等)梯度值,然后在作用效果较好且相近的两个温度(或pH、浓度等)值之间,再设置梯度较小的系列温度(或pH、浓度等)梯度值。,思维拓展,9.ATP的相关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