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选修(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内容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程 1.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 (1)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2)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 (1)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贵族接受汉族文化。 (2)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 (3)
2、影响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二、古代社会改革和移风易俗 1.社会风俗的含义 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 2.古代改革中的移风易俗 (1)梭伦改革: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老人。,(2)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
3、了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3)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3.社会改革与移风易俗的关系 变革社会风俗习惯,是因为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了妨碍社会变革的消极作用。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为改革开风气之先河、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三、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例题 (2016课标全国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
4、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
5、革的意义。,规范答,审题意,抓关键,扣知识,答题要求有两点:一是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二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规范答,抓关键,扣知识,(1)材料中“拓跋珪以前”“儒家礼制”“非太祖子孙”等信息。 (2)“仿中原传统制度”表明孝文帝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文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表明孝文帝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规范答,扣知识,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规范答,(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
6、面融入中原文化,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 (1)标点符号。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 (2)材料的开头、结尾。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 (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 (4)材料中的时间、人物。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历史材料题的六大隐性突破点,(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着关键的辅助作用。 (6)分值,主要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量体裁衣,看分答题,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