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9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教学案语文版必修(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论雅俗共赏 第1课论雅俗共赏本课话题雅与俗的转化一、从课本中积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社会的变革、文人身份的变化,读书人走向民间,促使了雅文化与俗文化间的转化,促使了人们的文学欣赏观念的转化。二、从现实中积累2月初,由北京大学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在网上征求意见,打算用“采雅舍俗”的方式雅化一些胡同名称,比如粪场胡同改为奋章胡同,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

2、这份草案让大家不免为胡同的未来担心起来。北京那些遍布旧城、星罗棋布的胡同,其名称既有历史变迁的痕迹,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情,一个名字就是一段故事。头发胡同、翠花胡同、灯草胡同这些不怎么雅的胡同名字一点儿都不妨碍北京的胡同成为最被人念念不忘的去处。相反,那些高大上的名称,因为离市井生活太远,反而显得不那么亲切了。将胡同名“烧酒”改成“韶九”,雅是雅了,但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被淹没了。羊肠小道一般的胡同、烟火味十足的名字本来就不是文人雅士、风花雪月的产物,它是劳动人民随口叫出来,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被人接受的,正因为这样才显出它的丰富多彩。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守护老地名,也是在守护城市的魂魄。三、从

3、历史中积累烟花巷陌,世人眼中轻浮、浪荡的大俗之地,却因刚烈正直的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笼罩上了一层令人唏嘘、使人心生敬畏的,有别于腐朽当局的大雅之色。俗景因名妓香君而充满雅情。歌馆妓楼,艳俗的脂粉却消沉不了柳永的词的才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精丽雅致的词句,伴随伶人哀婉的歌声,化作对命运最无奈的喟叹,在历史的书页之中记下风雅的一笔,也将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成为反映民俗的典雅手段。俗物因白衣卿相而富有雅致。 陋俗乡野,淹没不了陶渊明清雅的光辉,偏远的乡村,经过他充满雅兴的诗心过滤,在笔下流淌成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地,再清

4、贫的生活,在他富有雅致的眼中也变为了神仙般的日子。粗俗乡村因五柳先生而清新雅丽得令人心生向往。粗俗之物因为人心境的丰富高贵而变得典雅,反过来,变得雅致的“风景”也会使这些人们的生命愈加生动美丽,熠熠生辉。一、作者简介现代著名民主战士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

5、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同年,因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散文代表作是背影儿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和春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二、背景回放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带来了新文化,其中“雅俗问题”是文化的表现之一。“雅俗文化”发展的方向也许并不为所有人所知,朱自清先生拿起他那有力的笔,写了这篇论雅俗共赏。三、相关知识(一)文学常识1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记,更自题为“笔记小说”。笔记小说: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特点:篇幅短小

6、、内容繁杂。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2这里我们得特别提到唐朝的“传奇”。传奇: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轶事,后人称为唐人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二)文化常识1“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士大夫是古代中国、朝鲜、

7、越南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于“士人”,一般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2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门第:家庭或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是社会对家族成员的认可程度。3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4到了宋朝,道学家讲学,

8、更广泛的留下了许多语录。道学:指宋儒的哲学思想,以继承孔孟“道统”,宣扬“性命义理”之学为主。5“传奇”据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史才、诗笔、议论”,是唐朝士子在投考进士以前用来送给一些大人先生看。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缜密(zhn) (2)绅士(shn)(3)蜕变(tu) (4)陈寅恪(k)(5)柳耆卿(q) (6)譬如(p)(7)诲淫(y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差 (2)落lo2语境辨析法(3)赢得冠军需要强(qing)大的爆发力,否则勉强(qing)为之,就显

9、得你这个人性格有点倔强(jing)了。(4)他稍稍(sho)正了身体,一个稍(sho)息的姿势,左手拿着明信片,右手竖起大拇指。好一个冠军风范,我随即按下了快门,把这短暂的瞬间凝结成永恒的记忆。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2)赏奇析疑: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3)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4)一语破的:的,箭靶,比喻关键。一句话就说明关键。(5)俗不可耐:庸俗得使人受不了。辨析正误作为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和评论家,应当学会雅俗共赏,思想

10、上能够一语破的。否则人云亦云,就让人感到俗不可耐了。辨析:“一语破的”使用对象错误,不能说“思想上”“一语破的”。(二)易混辨析1凝结vs凝固填一填 把冰箱冷藏室调至10摄氏度,将油放进去10分钟左右,纯正花生油一半已开始凝固,掺有大量大豆油的“花生油”只有底部微微一点凝固,掺入棕榈油的“花生油”大部分或全部凝结,而且结晶处是白色的晶体。辨一辨 凝结:由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凝固:物质由液体变成固体。引申为固定不变;使固定。 2流传vs留传填一填 连山以及附近区域的民间流传,数百年前清朝平西王吴三桂在遭遇清兵围剿时曾到金鸡山躲避;部队溃败后,军饷金银等来不及全部转移,为避免金银落入敌手

11、,吴三桂授命士兵沿途掩埋,而士兵则偷偷制作了寻宝图留传后人。辨一辨 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明大意文章以审美趣味的雅化与俗化到走向共赏的历史线索为经,不同时代的雅俗文化现实(不同文体、诗风等及其内外因)为纬,对“雅俗共赏”这一论题作出旁征博引的论述。鲜明地阐述了雅俗互存、雅俗共赏是文化的基本特质,指出“雅俗共赏”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见解:中国文学是从士人文化走向市民文化的过程。理脉络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文章主要谈论“雅俗共赏”,为何以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开篇? 对应考点:分析开篇引用的作用答

12、:_参考答案: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主要讨论“雅俗共赏”的发展过程,开篇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有两个作用:一是照应题目“论雅俗共赏”;二是引出下文对“雅俗共赏”的讨论。 2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雅俗共赏”?请结合文章第1、2段简要分析。对应考点:理解重要概念答:_参考答案:作者说的“雅俗共赏”的“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意思是雅人跟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雅俗共赏”的追求实为两种文艺的相互迁就,相互妥协,相互仿效,慢慢走到一条道上;雅文学或俗文学在文学规律自身的作用下而逐渐融合,雅文学可能会俗化,俗文学又可能逐渐雅化。3如何理解“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对应考点:理解语句的含意答:_参考答案:因为安史之乱不仅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而且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也动摇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和世族制度,出现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的社会现实,并且这两个等级出现了“流通”,这不仅改变着唐朝的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